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2年第12期
www.fjsen.com 2013-01-07 16:32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体验式采访

汤华

在迎接十八大“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一个多月里,新华社福建分社多路记者深入省内城市乡村和厂矿社区,进行体验式采访和调研,与工人农民、干部群众、专家学者现场交流,掌握了大量来自第一线的实践经验,挖掘了大量来自基层的鲜活素材,采写(拍摄)了近百篇(张)公开及内参报道作品;其中,《“砍一棵树都要审批”——闽江正源头生态保护见闻》《土疙瘩成了香饽饽 农民当上老板——福建松溪农村土地流转新观察》等大批通稿,被20家以上媒体采用刊播;内参报道《福建高起点规划引领“宜居农村”建设破难题》《福建规范和监督行政权力运行谨防滥用》等受到省主要领导高度肯定。通过为期一个多月的“走转改”基层行走,福建分社记者们深化了对省情国情的认识,提升了报道的思想性;下面简要报告三点体会:

体会一:要在“走基层”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新闻观,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更好地履行当代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记者通过走基层,有利于深刻认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彻到新闻报道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在贴近生活中把握时代的脉搏,进一步认识新闻工作作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的重要作用,并时刻保持从事新闻工作的热情与激情。

福建分社记者们认为,从新华社记者职责使命看,“走转改”是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必经之路,能够让基层意识、群众理念融入记者的血液并成为价值理念,使记者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只有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坚守精益求精的新闻理想,才能写出有情感温度、有思想深度和有时代高度的新闻作品。

体会二:要在“转作风”中提高观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把握国情省情、民情、舆情,正确认识社会转型加速特殊历史时期的矛盾和问题。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于矛盾凸显期,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身在福建,记者同样要正确看待网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异,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主流和支流,将此作为做好新闻报道的重要认识基础。

福建分社记者们认识到,新闻记者只有植根于基层之中,与基层百姓同呼吸、共命运,体察百姓疾苦,才能在报道中反映真实的中国。新华社记者更应发挥调查研究的优势,善于倾听,带着问题和思考“走转改”,把每次下基层采访当作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的机会;通过深度调研,“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形成深刻独到的见解,不断推出有深度、有分量、有价值的调研报道。

体会三:要在“改文风”中积极创新报道内容和形式,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努力实现“入耳、入眼、入脑、入心”的传播效果。面对社会现实、公众心理和传播环境的变化,记者要着眼发展抓新变化、着眼趋势抓新思想、着眼大局抓新视角,多用百姓眼光看问题,多用群众语言讲道理,并不断丰富报道形式,不断增强报道效果。

福建分社记者们认为,通过“走转改”主题采访报道,有利于从群众中汲取丰富营养,发现新闻素材,提炼报道主题,创新报道的内容、形式、方法和视角;有利于改进报道文风,让扎实作风和清新文风常态化。

在回顾迎接十八大“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时,福建分社不少记者感悟道,“走转改”的实质就是要用心去感知群众冷暖、用爱去倾听群众心声、用情去反映群众诉求。大家表示,今后要真正深入群众生产生活,到街头巷尾、车间厂房、医院社区去听故事、找新闻、记心情、写感受,静下心来融入基层群众的生活,用心聆听他们的声音,记录平凡人物的喜怒哀乐。

下一步,按照新华总社和省委有关部署,我们将结合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做好省委宣传部安排的学习贯彻十八大大型主题采访报道。要坚持立足基层、面向基层,继续组织记者深入生产生活一线采访调研,特别要围绕基层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情况,积极开展现场报道和体验式报道,大力报道福建各级各地各系统具有典型性和新闻性的落实措施和实际行动,力争重点采写出一批内容翔实、语言生动、文风清新的稿件,使我社报道更多地被用户采用、为受众喜爱。

要加强“走转改”报道统筹策划,深入采访、精心写作,提升宏观把握能力和思想深度,突出报道的个性和风格,注重将大主题与小切口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不间断地推出一批精品报道。同时,与内部调研融合,积极关注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相关言论,充分反映多方面对十八大精神的反响和评价,广泛搜集干部群众对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对策建议、期待呼声及省内各地各部门的重要举措、重大创新等,及时、全面、准确地向中央报送有关信息;不断提高分析研判和对策建议水平,大力提升专题调研报告的质量和水准,更好地发挥“耳目”“智库”作用。

责任编辑:邓宇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