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新闻策划能力增强采编队伍水平提高 内容鲜活富有教育特色
近期,福建教育电视台在新闻栏目《福建报道》中先后推出“海西励志先锋榜”、“关注异地高考”、“记者走基层”、“身边的感动”等系列报道,解读教育方针政策、反映各地教育发展现状、关注校园教学生活,及时跟进报道当下教育热点话题,内容丰富选题多样,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体现了福建教育电视台新闻整体策划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新闻采编队伍工作水不断提高。
出色完成“励志校园•感动海西”学生资助公益宣传活动任务
历时5个月的我省首届“励志校园•感动海西”学生资助公益宣传活动于日前告一段落。此次活动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四个部门联合举办,主要内容包括“海西励志先锋”人物评选、学生资助公益宣传作品征集和资助宣传报道等。
活动伊始,福建教育电视台就围绕活动的报道要求,及时与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沟通联系,确定采访内容和对象。新闻部派出多路记者走访八闽大地,并于5月25日开始在《福建报道》中开辟《海西励志先锋榜》专栏,展播我省近年来资助事迹和励志人物的报道。在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共播出了家庭经济困难但自立自强的福州大学学生典型夏德伟、身世坎坷却乐观向上的闽东卫校学生陈梅等10位“海西励志先锋”人物的先进事迹,还播出了建阳一中 “济困助学”爱心基金、宁德教育资助管理部门多举措开展助学贷款工作等众多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开展学生资助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近30期节目大版块的集中播出,为宣传我省学生资助政策和资助成效,弘扬励志典型人物事迹,促进全社会都来支持学生资助管理事业、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激励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下一阶段,我省还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对10位“海西励志先锋”人物先进事迹的推广宣传,广泛开展励志模范学习教育活动。对此,福建教育电视台将继续做好后续跟踪报道。
关注异地高考及时报道教育改革政策
最近,教育部明确规定各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这一规定随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异地高考”成为当下热点话题。那么,这将给在我省就读的外省户籍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省如何应对开放异地高考后的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新闻部派出采访组分别深入采访了省教育厅领导、基层教育部门、学校师生,连续发出三篇高质量的深度调查性报道——《2014年福建开放异地高考 非闽籍学生普遍留校》、《应对异地高考压力 我省做好扩容公办校准备》、《应对异地高考压力 泉州做好扩容公办校准备》的报道。
据了解,早在今年5月份我省就已经明确规定,从2014年起,凡在福建高中有三年完整学习经历,并且具有在闽三年学籍的非闽籍考生,都可在福建就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有数据表明,2011年—2012年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共接受41.9万名外地随迁子女,这个数据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因此,在我省这样的一个人口流入大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放异地高考,具有示范意义。专家表示,在开放异地高考的情况下,带来的首先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这正是不少地方开放异地高考遇到的最大阻力。对此,省教育厅表示,目前正与教育部协商研究,争取适当增加招生计划等措施。除此,如何完善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也是一个要长远考虑的问题。记者选取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特别集中的泉州地区进行采访后获知,一方面,泉州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中心城市、工业集镇的教学资源的扩容,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也很希望国家能够在资金上给予更多的支持,给予更加灵活的政策,同时还建议采用教育券等办法缓解教育资源分配。
这组报道从宏观的国家政策解读到微观的地方实际现状剖析,有点有面,充分发挥了福建教育电视台作为教育媒体的宣传功能。
走基层看落实——扫描各地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进程
《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实施两年以来,全省各地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亮点频现。捕捉这些亮点,需要我们真正走进基层,深入教育一线,用心与教育工作者交流,真切体验基层的教育的变化。9月中旬,福建教育电视台新闻部推出了“走基层 看落实——各地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特别报道”,选派记者深入基层,报道各地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气象;反映基层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反映基层教育工作者在深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中的思考和期盼。
记者首先选取在学前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职业教育走在全省前列的泉州、晋江做深入采访,发回了一篇篇鲜活且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新闻报道。
近年来,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成为市民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我省颁布实施的《纲要》提出,我省要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通过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到2012年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记者在晋江市教育局了解到,纲要实施近两年的时间里,晋江市按照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步伐,如期兑现地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承诺。晋江现有公办幼儿园25所,民办幼儿园107所,对于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问题,晋江市采取了扶持与规范的政策,一方面对办学质量较高的民办幼儿园实行等级收费制,另一方面对薄弱的幼儿园进行扶持。为了进一步促进民办幼儿园持续、健康发展,晋江市合理利用了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使民办园在房屋租金、用水、用电、用气、校车补助、教师评优评先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幼儿园“入学难”的现象得到了改变。
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到2012年,我省要全面建立省、县、校三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在晋江的一所农村小学——毓英中心小学,记者了解到,学校的学生情况特别复杂,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托管儿童,他们在与同伴的相处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2010年《纲要》颁布后,学校在硬件配备上,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建起了标准的青少年心理辅导站,配备了沙盘治疗室、情绪宣泄室、心理咨询室。在课题研究上联合其它两所农村校积极申请了《良好同伴关系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的省级课题。课题项目实施两年来,有效地解决了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组建方面,当地也正在按照《纲要》的要求,通过建立泉州市德育网、泉州市心理健康服务网等平台,构建起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级互动的模式,实施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兼具经济和教育双重属性,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外部适应性特征,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中职教育却面临滑坡的趋势,记者在泉州采访发现,晋江作为我省唯一的区域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今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中职公办校三年免学费制度,这一项优惠政策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晋江读中职;在专业设置方面,职业教育完全按照行业发展需求进行动态设置与调整,为了服务地方经济,职业学校大都采取与企业合作办学、办班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实训设备更新的难题。
在深入基层一线的采访中,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了我省各地正在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教育事业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体会到了新闻工作者只有走基层,在“三贴近”、“三深入”中才能制作出具有感染力、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新闻作品。
关注校车安全工程宣传好经验好做法
今年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从2012年起,我省将用三年时间,逐步对现有全省中小学、幼儿园购置的非达标校车,全部更换成国标校车。为此,记者实地采访了在此项工作推进得较快的长乐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报道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
长乐市在校车管理方面走在全省前列,长乐市政府明确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门在校车管理方面的职责,并建立长效的校车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各校购买国标校车,在非国标校车上也安装了GPS视频监控系统。各部门的努力为孩子的安全出行撑起了保护之伞。为了引导各校尽快对非国标校车进行更换,2011年11月,长乐市政府决定,由市财政拨款500万元,对民办学校在2012年年底之前购买、更换国标校车予以补贴。据了解,长乐市目前尚有非国标校车113部,当地政府通过将校车运行情况与招生资格、办学资格挂钩的办法,督促校车使用单位加快更换新国标校车的步伐。此外,长乐市教育局还从信息管理、监控手段等方面强化校车的管理,尤其将校车的着力点放在小学、幼儿园上,对于中学生的出行,他们则采取开通学生公交和调整客运线路的方法,积极引导客运企业,不断增加、优化学校周边公交线路和站点,加大公交车辆的投放力度。
平潭综合实验区则是积极探索校车运营新模式,首创“政府购车、企业运营管理、学生租乘、政策扶持、部门监管”的校车公交化运营模式。今年平潭综合实验区一次性投入资金700多万元,更换原有的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校车26部,在校车接送服务方面委托企业运营管理。企业在驾驶员管理、车辆检测、GPS卫星定位监控方面,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运行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问题,平潭采取的是政府财政补贴的方法。这种新型校车运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公办学校的校车难题,而对于民办幼儿园的校车更换问题,平潭一方面给予财政补贴鼓励民办园购买达标校车,另一方面正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福建教育电视台总编室 李雪红 新闻部 张立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