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经营堂 > 正文

媒介融合下的广电上市

2012-08-17 18:02:50  来源: 广告大观  作者: 王菲  
视频加载中...

自从1994年东方明珠上市和1997年中视传媒上市以来,广电上市体现了一个个时代广电发展的主题,如最初的中视传媒所代表的影视基地的开发、歌华有线所代表的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开发、电广传媒所代表的广告业务经营,再到近年的百视通所代表的IPTV业务的发展和正在谋求上市的幸福蓝海所代表的影视制作的拓展,都是当时和当下的广电成长热点。可以说,每一个广电上市是新的环境和条件所催生出来的新业务谋求发展的必由路径。那么,时至今日,广电上市的动力源泉又是什么呢?

产业链融合 催生局部“上市”

无论是百视通的IPTV,还是幸福蓝海的影视制作,都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广电业务范畴发生变化的典型代表。众所周知,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引燃下,传统的媒介产业与电信业、互联网业、电子业发生了融合,形成了“大媒介”的产业形态,从而以广电、报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介产业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的集中体现就是大媒介产业链发生了融合,包括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而身处其中的、曾经以内容生产和网络传输作为主体业务的广电自然卷入这一全新的发展逻辑中,参与新的大媒介格局的形成,在内容、网络、终端的横向融合、纵向融合、交叉融合的过程中重新调整自己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源和生产方式。而这种新的调整需要吻合产业发展的逻辑,对于广电来说除了吻合市场的逻辑,还要满足宣传职能的需求,局部资源的“上市”就成为了广电融入媒介融合逻辑的最好的调整方式。

广电背后的三重蜕变

在媒介形态发生融合的过程中,上市能够帮助二元属性的广电完成如下的蜕变:

1. 生产关系的再造

广电的生产关系包括广电内部的生产关系和广电与外部的生产关系。广电内部的生产关系即指经营部分与宣传部分的关系。中国的广电注定了首先要担负着舆论宣传的角色,所以无论在前媒介融合时代还是后媒介融合时代,宣传功能都得屹立长存。而作为自主经营的主体,广电同时还要担负起经营功能,所以将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成立企业化公司,通过股份制改制,最终上市,这成为了广电在二元角色的框架下谋求发展的常规路径。好在在今年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背景下,广电经营性资源的市场化发展有着较好的空间,通过上市这样的手段,可以很好地梳理经营性资产部分的生产跟宣传性资源部分的生产之间的关系,让二者各司其职,各获发展。

频道资源、编播管理、新闻采编等宣传性质的作为事业体制管理,另将经营性资产分离出来,可以是网络、可以是内容制作,可以是终端服务,可以是非宣传性频道,这些经营性资源剥离出来,作为企业体制管理。如2009年10月上海广电集团率先实施整体制播分离,新闻、审查、播出等保留事业体制,成立上海广播电视台,而集团下的影视剧、娱乐、财经、动漫、时尚、体育、纪录片、电视购物等经营性资产剥离,转制为企业,成立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之后,主营IPTV业务的百视通借壳上市。

广电与外部的生产关系是指在媒介融合的大媒介产业形态中,广电必然要与内容产业、电信产业、终端电子产业、互联网产业发生交融,形成“多角色化和分工精细化对立统一的生产关系”,即广电将进入这几个产业的业务,例如成为内容生产商、网络运营商或服务商、电子终端生产商或服务商、互联网服务商等。例如江苏广电的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是国内很有实力的影视节目内容生产商,近年来,主投或参与投资了《人间正道是沧桑》、《老大的幸福》、《中国远征军》等电视剧,以及《南京!南京!》、《十月围城》、《让子弹飞》、《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武侠》、《辛亥革命》等电影,其未来规划为“成为全国一流的电视剧提供商,大力推进电影的全产业链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运营商”。百视通在网络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IPTV、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的“三屏合一”。未来还会有若干的广电上市企业按照媒介融合中寻求有利定位的逻辑塑造自己新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