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策划力 > 正文

换个角度:民生新闻休闲化

2012-07-31 21:47:06  来源: 视听界  作者: 王智勇  
视频加载中...

当电视荧屏上充斥着家长里短和鸡毛蒜皮的民生新闻,就不只是新闻本身出现疲态,包括新闻生产者和新闻消费者的生产疲劳和审美疲劳,也都接踵而至。要想竞争激烈的新闻市场上脱颖而出,内容差异化是关键。

在做民生新闻的如林强者中,要争夺属于自己的新闻战场,只有细分市场,生产差异性产品,不学强者涉猎众多、大面积撒网,在30分钟到60分钟的节目中,涵盖当地当天发生的天文地理、人情世故、油盐酱醋和衣食住行的消息,而是顺应市场细分、读者细分的趋势,找准自己的目标受众,做得集中,做出细致。要关注民生,无需时刻关注“就业、教育、分配”,不能分秒紧盯“社保、稳定”,“小而全”模式不可取。

1.另辟蹊径,找到准确的定位

“民”为公众,“生”为活计,“小而全”不可取,“小而精”才是目标。在每天海量的生活事件中,如果要归类起来,无非吃、穿、住、行,民生新闻广种薄收不经济,只能抓住其中一项,做精做细。

细分民生新闻这一大蛋糕,如果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和稳定这五大民生划分为严肃和问责性新闻,那么美食、旅游、消费、养生、健康则可划分为休闲民生性质。休闲民生新闻以轻松、服务的特点,赢得受众好感。

国民幸福指数指的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旅游、健康、养生等已经被各地纳入幸福指数综合评定的指标系统当中,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除了美食推荐,休闲民生新闻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是介绍和推广旅游、健康养生资讯。每天工作忙碌,家务繁琐,每个人都有逃避现实压力的需要,旅游、消费资讯能以积极的态度满足人们心理和知识上的需求,提高个人幸福感。

2.避其锋芒,换个关注的角度

强调细分市场,差异化求生存,不仅要求内容上与众不同,关注视角上的不同也能呈现出新闻的另外一面,以南京地区能接收到的电视新闻为例,在每天18点到19点30分这段时间内,关注本地新闻的就有8档节目,独家新闻不易得,只能更换新闻报道角度,从策划到立意到采访主题,做出新意。2011年,南京南站建成通车有关部门组织了大量活动,大量媒体蜂拥报道,主题都集中在“南站建成通车”、“南站与众不同”等方面,而告诉民众如何抵达南站、抵达南站之后如何解决票务、饮食、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报道,以服务大众的态度,更能赢得受众的关注。甬温高铁相撞事故,媒体集体报道的是事故原因、事故处理结果,而将关注的视角延伸到逃生、自救等方面,也能以新鲜的报道内容吸引受众关注。

3.扬长避短,利用自身的优势

民生新闻有了固定的生产样式,前期拍摄要求不高,后期编辑形式单调,字幕、图标可有可无,更不会加上音效。由于很多民生新闻栏目都是采用直播形式,要想充分利用编辑手段使新闻单片呈现出来的效果更佳,确实有时间的限制,而且为了赶时间,大多数片子都是采用线编制作,在技术上,也不能实现精致的包装。但是,如果是录播节目或者准直播形式,就有了充分的时间,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包装制作上,运用非编系统,做出精彩的字幕、图标,音效可以结合新闻内容和主题叠加其上,给受众视觉上的新鲜感,也增加了新闻单片的信息量。

关注民生休闲的新闻,应遵循本土原则,为本地百姓提供各种休闲资讯、美食、景点推荐,立足点在本土。客观原则是最容易被休闲民生新闻所忽视的,因为休闲民生追求的是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传播者会避免或减少负面信息。例如,推荐一处美食,编导容易放大积极的一面,价格、味道、卫生、服务热情度等等,至于一些不好的因素则避而不谈,长期过于夸张的表达和推介容易给人造成不真实感。客观原则需要制作人员提高品鉴能力,仔细分析,而不只是将节目做成一个表演或者一个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