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智库 > 正文

新闻与创伤:一个交叉学科在美国的兴起

2012-07-31 21:28:19  来源: 新闻爱好者  作者: 李青藜  
视频加载中...

【摘要】新闻与创伤分属新闻学和心理学两个不同的学术领域,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两个领域开始靠拢、交叉,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已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交叉学科并在实践领域取得硕果。本文梳理了该学科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研究特点,并介绍了其研究成果的转换,冀能对我国业界和学界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闻;创伤;创伤报道;达特中心

“7·23”动车事故、龙卷风袭美、“9·11”恐怖袭击、汶川地震、日本海啸、矿难……电视上的悲惨画面,报刊上的沉痛描写,这些是新闻媒体日常报道的重要部分;花季少女拒绝求爱被毁容、深圳联防队员强奸老板娘、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个体的悲惨经历被放大,全国舆论哗然,这些同样是新闻媒体日常报道的一部分。在我国,前者被称为灾难性报道,后者被称为社会新闻,二者有所分野。然而在美国,新闻从业者和研究人员则将这些事件都归为一类——创伤报道,并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学术领域。

发展历程

创伤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既指身体上的创伤,也指心理上的创伤。身体创伤一般指相当严重的、威胁生命的身体损伤;心理创伤可能伴随着身体创伤,也可能单独存在,它对心理的伤害往往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损害个人恰当处理压力的能力。创伤性事件是指“与某人相关,出乎其意料,超出其日常经验范围,包含一定形式的失去、伤害、暴力威胁的,或真实存在或感知到的事件”[1],它既可能是突发的短暂经历,也可能是长期或反复发生的事件,或是目击创伤性事件的经历。长期处于诸如极端贫困、语言暴力等境况也可能造成心理创伤。[2]

大部分创伤性事件往往具有很强的新闻价值而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因此,在新闻学研究和教育早期对此就有相关论述。在美国1924年出版的《报纸的良知》中,面对如何报道诸如儿童意外死亡、自杀、酒精中毒等创伤性事件,作者已经给出了相应的指导:尊重和保护受害者及其家人的感情、报道手法避免庸俗和煽情、应对社会风气产生正面作用。“新闻扣压虽有邪恶的一面,但也有它合理的一面。”[3]但是,囿于新闻实务与学术的发展局限,对于此类事件的报道认识远不够全面系统,虽有宏观上的零星指导,但并无可供实际操作的具体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