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移动带来的报道载体多终端化 新技术的推动带动新闻报道进入一个多渠道、多载体时期。细数当下的新闻报道载体,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有线网络到无线客户端,从固定媒介到移动、户外媒体,不下数十种之多。充分利用好多终端传播“两会”新闻报道,将扩大受众覆盖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1年政协会议首次推出以手机为终端的“政协全会”无线网站,iPhone、乐Phone手机用户只需下载客户端登陆后,即可浏览大会最新消息。各大网站中新华网的实践成果较为显著。今年基于手机终端的两会报道进一步扩展,仅人民网一家就推出“两会”手机报、“两会”短信、“两会”二维码和“两会”客户端等 “G族看两会”的多终端。3月3日人民网率先在中国移动应用商场(简称移动MM)上线“2012两会”客户端,并同时推出iPhone和Android两种操作系统的版本,在手机客户端里开设“G语总理专线”、“G族微心声”、“G族议事厅”和“G族白皮书”,在信息的质和量上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其他的综合性新闻网站也都在打造多终端播报平台,新华网开设了以“炫闻”为主题的无线手机平台,中国网络电视台以“手机电视”、“IP电视”、“移动传媒”和“手机报”等多渠道报道传播“两会”新闻。 除中央级新闻网站外,地方网站也积极联合传统媒体利用多种途径传递两会信息。两会伊始,东方网、上海“市民信箱”网站与东方明珠移动电视、上海电视台、上海广播电台、沪上报纸媒体等强势联合,推出《两会最新》和《今日两会》两大专题版块,以“看、听、读、聊”等形式包罗“两会”万象,让出门在外的市民可通过3.2万个收视终端,全方位了解“两会”的台前幕后。 两会网络报道在多终端的呈现突破了时空和传统载体的限制,体现了当下媒介融合的趋势。民众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聆听两会,了解两会,参与两会,这种多终端齐头并进报道“两会”的模式将成为未来“两会”报道的惯例。 网站议程设置引导网络舆论 “两会”是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舞台,也是网情民意宣泄爆发的高台。面对浩如烟海的网民言论,是任其肆意泛滥还是有序组织、有效引导,是摆在网络媒体前的一道难题。2012年“两会”报道中,各大网络媒体巧妙设置议程,将网民心声汇集成统一的力量,采用更为规范的形式,通过网络的渠道充分表达,使得网络舆论更显张力,更具力度,也更加有序。 首先是中央级新闻网站借助自身的媒体优势,设置草根提案、议案板块,并为之提供便利的发布渠道。人民网强国论坛议政广场设置了“我要提案”、“网友提案区”版块,国际在线开设了“我的提案议案”专题,新华网将论坛和微博中的网民心声汇编到“两会议政厅”下的“两会论见”和“民意速递”栏目。2012年初,人民网“E提案”就进入了由全国政协办公厅下发的“全国政协提案征集函”目录中。人民网提供了在线的提案纸,使网友的提案更加规范化,更具有现实的操作性。两会前夕,全国政协提案委就将网友“李海年”在人民网“E政广场”上提交的“E提案”《打击非法集资,从整肃民间“高利贷”开始!》等3篇建议,以“参阅线索”的形式发给了全体政协委员,让“草根提案”走进了全国两会。 网络议程设置除了开设便利渠道发布网民言论外,还要及时发现“两会”进行中的热点,掌握网上舆情动向,妥善编排网络内容。在2012年“两会”召开期间,发生了一件因网络言论而引发的“女代表旗袍亮相”事件。3月5日《钱江晚报》率先登出浙江代表将在人大会议开幕当天集体秀旗袍的新闻,消息一经发布便被多家网络媒体转载,但网络媒体在处理这条新闻时进行了巧妙的编排,一是没有将这条新闻做过分的煽情和突出的渲染,而是放置在众多新闻之中;二是在随后的追踪报道中注意各方意见的平衡,既有网民对这一事件的批评和职责,也有事件当事人对网民关心的“定制旗袍的费用由谁负担”一事的解释;三是及时报道浙江代表团对此事的回应,以及对“旗袍秀”事件的态度。在这样的一种议程设置思想指导下,尽管网民的声音将“女代表秀旗袍”事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最终这一事件平稳解决,而且过眼云烟,没有成为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 随着党和政府对网络舆情民意的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在客观反映现实问题的同时,要善于利用网络的编辑手段和页面规则,将网络的社会传播力和影响力与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两会”这样的大型时政新闻报道中,把握主流方向,引导主流舆论,更能彰显网络媒体的成熟和社会责任。 内容策划提升网络新闻品质 在大众的印象中,网络媒体是,网络媒体人的身份标签是很多时候拷贝+粘贴的“搬运工”,网络媒体的声音是传统媒体“二次传播”的传声筒,拥有“第四媒体”称号的互联网似乎很难被认可其拥有独立的、独到的、独家的媒体特质。 如何改变公众对网络媒体的惯常认知,如何打造网络媒体的独立媒体人形象,今年的“两会”给出了些许答案,那就是注重内容策划与整合,在策划中融入网站的编辑思想和立场,在整合中彰显网站的态度与理念。 首先,在“两会”专题的名称上,新浪命名为“责任的力量”,腾讯命名为“国民愿景”、网易命名为“改革下一站”,这些显然区别于过去的“****两会专题”的普通命名。从网站对专题名称的命名和专题题图的设计可以看出,网站不仅仅是在简单地整合报道,更是期望透过专题名称传达出网站的编辑思路与方针。 其次,在“两会”的主题选择上。新华网、腾讯网都推出了“两会微心愿”,用“心愿”来替代过去的热点话题的投票选取,腾讯网更是在“微心愿”的设置上别具一格,分别设置了省部级高官微心愿、代表委员微心愿和网友微心愿三个部分。新浪网通过新浪微博这一平台推出了“幸福在哪里”的选题。网易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联合策划,推出“我要的幸福”主题。网易“我要的幸福”专题首页写道:“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我们关注‘两’的最大意义,就是关注涉及到我们切身利益和福祉的各项政策的颁布、实施和完善。用咱老百姓的话来说,咱要的就是‘幸福’。”朴实的话语、贴心的标题,“心愿”、“幸福”更贴近百姓生活,也更符合社会现状。 第三,在“两会”的主题策划上。网络媒体推出了基于海量信息的整合式策划,腾讯网“民生十问”以省为单位划分出不同的版块,根据各省的民情不同来进行提问,更加接地气;网易的“改革下一站”则是对农民、学生、中产、富人社会群体的集中焦虑的思考和解决之道的探寻;新浪的《寻路》包括“远方的心愿”、“走过的印迹”、“底线无路可退”,单从版块标题的设置上就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意。“远方的心愿”是将离乡千里、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们最朴实的心愿发布在网上,让他们在两会期间也有一个渠道能够表达自己的心声,该板块同时开辟了留言板、滚动留言、视频播放,让网友也能更直观得体会到这一部分人的生活。而“走过的印迹”则是指2011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数据,“底线无路可退”是通过新浪微博,对道德底线展开的微话题。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网络媒体敢于碰触严肃话题,敢于直面社会问题,以民生为主题设计的网页和专栏,更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也更能让网民看到网站在“两会”报道上的匠心独运。 加大内容策划力度,从海量新闻里精挑细选,精耕细作,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设计和编排,这不仅提升网络新闻的品质,实现网络新闻的增值阅读,更重要的是网站可以在一系列的策划里注入自己的网站理念和理想,从根本上来影响广大的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