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智库 > 正文

当代青年媒介形象塑造实证研究

2012-07-16 18:01:19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严瑶 王珊  
视频加载中...

摘要: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要研究视角,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以上海《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报》这三家报纸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的志愿者报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分析,考察媒介呈现的世博志愿者形象,并进一步审视媒体所塑造和构建的当代青年群体形象。

关键词:世博志愿者;志愿者报道;形象塑造;内容分析

社会是由各个群体组成的,青年群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青年作为中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其媒介形象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未来。在当代青年媒介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媒体报道一方面是展现青年形象的平台,一方面也是社会公众认识青年形象的主要渠道,媒介构成了当代青年群体形象的公众话语空间,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2010年世博会中,遍布上海全市的世博服务站点总规模不少于1200个,服务站点志愿者人数不少于10万名。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当代青年群体,也是当代青年形象的最好表现者。

本文通过研究上海世博会期间三家主流媒体对世博志愿者的报道,将报道数量、新闻题材、报道视角及刊登版面等方面进行具体的统计比较,考察媒体报道的时间集中度、媒体报道取向、报道内容和视角等,探讨媒体在志愿者报道中所塑造的当代青年形象。

一、研究架构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抽样与分析单位

考虑到资料的易得性以及统一性,把研究对象限定在平面媒体——报纸的范围内。研究选取了上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三家主流平面媒体:上海地区机关报的代表《解放日报》,隶属解放报业集团,作为上海最具权威的主流大报,他的报道无疑能体现国家意识形态、最能反映党、政府和人民对志愿者的评判;面向广大市民的综合性都市报《新民晚报》,隶属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着眼于“飞入寻常百姓家”,力求可亲性、可近性、可信性、可读性,从市民的角度出发,体现世博志愿者气息;以青年报道为主的《青年报》,隶属青年报社,考虑到共青团在此次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组织的主导地位,同时世博志愿者中年轻人占最大比例,青年报对其表现很有针对性和发言权。这三份报纸可以互相补充,尽量使得资料更加全面。

本研究将三份报纸所有与世博志愿者相关的报道列入研究范围内,资料时间跨度为整个世博会时间,即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采取普查的抽样方法,希望全面覆盖,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将《新民晚报》、《解放日报》以及《青年报》每一则新闻报道为一个基本的归类单位,“报道篇幅”可以确定对报道议题的重视程度,因此将此也作为分析单元测量;“报道主题”是解读新闻框架的关键;除此之外,通过对文章句子的分析,以了解记者是在陈述事实还是在做判断,持有的“态度和立场”如何,借以判断媒体塑造的大学生形象以及如何塑造大学生形象。

(二)信度检验

考虑到内容分析的需要,本研究采取普查的方法,样本利用率达到100%。

(三)统计方法

为反映其基本趋势与内在结构,在量化资料的过程中,参照SPSS统计分析中交叉分析的思路和原理,本研究对资料处理采用了数字分配及交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