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经营堂 > 正文

中外报业五年数字化转型反思

2012-06-18 10:48:45  来源: 人民网-传媒频道  作者: 张立伟  
视频加载中...

四、把数字化放入学习方框

  那么,要完全否定“数字化转型”么?不!祛除病根,洗掉转型就好、越多越好的激进色彩,“数字化转型”还是值得探索的。要使探索有方向、有路径,就要给出操作性定义,即“适当数字化”,它来自经济学的“适当技术”,其含义是“赢利而非高新”。以此为基准放手探索数字技术,尤其是采编、印刷、发行、传播方面的数字技术。

  数字化转型,业界有句广为流传的戏谑:不转型等死(没未来),转型找死(没现在)。这是个假二难推理,把所有可能性排除到只剩两个,两者又截然对立。破除这魔咒,就要考虑其他选择。报纸要持续不断地改革,怎么会等死呢?

  持续改革,营销学家科特勒等提供了战略工具。其认为企业要在“今天和明天”的双重视野中求得平衡,把项目和措施放进三个方框:短期、中期和长期。常态时期,可能分别放入50%、30%、20%。⑽

  50%项目的短期方框。这是管理当前事务的,包括需要改进的核心业务,填补核心业务的空白等。它们大多数都是可操作的,目的是获取更大的效益。以这个方框衡量,近10年的美国报业,有些地方还做得不如中国报业。且不说后者不断裂变(办新报)、改版(内容创新与版面设计)、扩大发行量(“魔鬼发行”或建报刊亭),只说一条,阻击网络谣言。近两年中国报纸纷纷开设《求证》、《真相》等栏目,定位在“终结网络传言,还原事实真相”。这不就是新形势下“填补核心业务的空白”?⑾美国报纸有这样专门针对网络谣言的、不是一两家而是多家报纸开设固定专栏的辟谣么?!

  有个说法,美国不辟谣,因为没必要。美国威武!不了解美国情况的人都说美国好……你不了解情况,发言前也该看看材料,如奥巴马政府信息与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桑斯坦2009年出版的《谣言》。第一句话就是:“谣言滋生的土壤——互联网”。“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谣言变得俯拾皆是。实际上,我们正生活在谣言泛滥的时代。”那么,以核实为常规手段,以报道真相为专业追求的报纸为什么不专门辟谣?桑斯坦说“我们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虚假而恶毒的谣言的受害者”,⑿这是公众的新需求,你不去满足,难怪读者走开。

  30%项目的中期方框。这是有选择地忘却过去,包括进入核心业务相邻领域的项目,主要是抢抓机遇。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报纸有特殊机遇:城市化、农民工、老龄化、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成为国家目标,未来几年,文化产业将倍增发展。仍只说一条,各地要建文化产业园、创意产业园、文化城等等。借助信息和品牌优势,报社确实较容易拿到地块。大众报业集团规划建设的山东省东中西三大文化产业园区,占地约2500亩。我曾撰文分析纸媒的文化产业机遇主要有:文化资源业、文化会展业、文化地产业、移动多媒体、文化旅游业。抓住机遇进军非报刊文化产业,经营产业集群获取竞争优势。⒀

  20%项目的长期方框。这是全新的领域,包括尚未形成的概念,可能实现或实现不了的事,其特点是对知识的高度设想。这就适合探索学习数字化,它如何发展还真说不清,但确实打开了令人激动的想象之窗。“适当数字化”是个操作定义,理论和实践总有差距,现实中,不是每一项都必须赚钱。数字化项目大体可分5类:

  1、探路先锋。鼓励试验、甚至鼓励失败,这部分项目不赚钱,就是付出和亏损,这是探察新技术新市场的必要成本。

  2、创造模仿。不必都靠自己探路,别人数字化的成功经验,迅速模仿一点不吃亏。因为报纸有地域或行业垄断,人家捞不过你的界。《中国妇女报》办了国内第一家手机报,其他报纸跟着办照样赚。

  3、淘汰失败。反复失败或因时机不对、或根本就不适合你,赶快清仓止蚀。

  4、助长成功。把更多养料配给赚钱项目并为之清除障碍。

  5、升级适当。“适当”是个动态概念,条件变了,适当也随之变化。当前手机报是适当,以后也许就不适当,该淘汰了。随时监测和升级适当,数字化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再次强调理论和实践总有差距,理论分析是为了帮助而非束缚实践。数字技术决不是“只”在第三方框,如数字传输,它在3个方框都有,像电力一样不可或缺,那你再论电的必要性还有什么意思?除非纪念爱迪生。3个方框的作用,是把亟需解决的问题醒目凸现,把探索数字化转型放入报社的整体战略,让其占一个部分:学习部分。经过5类项目的有进有退、有生有死、有独创有模仿……我们在实践中“学习”数字化,而不是别无选择地追风数字化,见一个新玩艺爱一个,越新越好、越快越好,天天忙于谈恋爱,哪还有功夫恋爱?!

  把数字化转型放入3个方框的整体战略,才能打破那“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魔咒。3个方框兼顾今天和明天,为了今天,报纸必须竞争市场份额(短期方框);为了明天,报纸必须竞争机遇份额和学习份额(中、长期方框)。3个方框把报业竞争视为3项性质不同而又重叠的运动:竞争市场、竞争机遇、竞争学习,唯有在3项竞争中获胜,报纸才不仅今天活得好,而且拥有强劲和长远的未来。

  原载《新闻记者》2012年6期

  注 释:

  ⑴范东升:《拯救报纸》,101页,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

  ⑵陈永东:《还有谁比美国报纸行业境况更糟糕?》,《21世纪营销》2012(5)

  ⑶《2012年美国新闻媒体状况报告》,《新浪传媒》2012-04-10;张瀛辰编译:《为他人做嫁衣,新闻业难靠移动技术重焕生机》,《泛媒参考》2012-03-22

  ⑷文森特·莫斯可:《数字化崇拜:迷思、权力与赛博空间》,111~112、117~11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⑸同注1,107页

  ⑹许颖:《媒介融合的轨迹》,10、1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麦尚文:《全媒体融合模式研究》,3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⑺吴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停印专攻电子版》,《东方早报》2008-10-30;《美国百年大报关闭印刷版转型网络 流量收入攀升》,《新浪传媒》2012-05-07

  ⑻樊纲:《发展的道理》,22~23页,三联书店,2002

  ⑼张立伟:《撤掉电子版 拯救纸媒》,《中国记者》2011(10);《纸媒防御战的第一块盾牌——二论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中国记者》2012(2)

  ⑽菲利普·科特勒、约翰·卡斯林:《混沌时代的管理和营销》,196~199页,华夏出版社,2009

  ⑾张立伟:《求证真相:报网竞争的新战场》,《新闻记者》2011(9)

  ⑿卡斯·R·桑斯坦:《谣言》,1页,中信出版社,2010

  ⒀张立伟:《纸媒的文化产业机遇——兼论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中国记者》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