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三、要适当数字化,不要最大数字化
分析过数字化转型的理念病根,再来看实务,病根即最大数字化。
先厘清概念,数字化的本质是技术,你转型到哪儿去?且听经济学家的,樊纲先生说:“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适当的技术’(proper
technolgy),其涵义主要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是技术越‘高新’越好;在一定的阶段上,由其生产要素、资源禀赋结构和各方面条件所决定,只有某些技术和某些技术构成的产业,对于这个国家或这个企业来说是能够赢利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简而言之,‘适当的技术’就是在一定发展阶段的一定成本条件下使企业能够赢利而不是使其亏损的技术。”⑻
具体到数字化转型,当前发展阶段能够赢利的就是手机报。成本极低,只有人工费、办公费等很少支出,但一般都赢利。宏观看更不得了,据中国移动发布的《2009年1-5月手机报业务营销情况通报》,前5月累计业务收入7.6亿元。这不单对通信,对地租、税收、就业都是大贡献。手机报就是当前的“适当数字化”,对企业、对国家均如此。
“最大数字化”呢?典型就是电子版。大到与纸媒“原汁原味”地相同,于是成为纸媒的完全替代品,加快给纸媒送终。我已一论、二论“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⑼今天增加一个新理由。凡经济价值,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需求,二是稀缺。人对空气有需求,但它不稀缺,就没有经济价值。价值高低取决于稀缺而不是需求,所谓物以稀为贵,像黄金,人之所需远不如空气,但为争夺它杀人如麻!电子版是什么呢?就是空气,单看需求,有价值;但它太容易得到,因而缺乏经济价值。
我上面论手机报有意不提纸媒的赢利。如南方都市报手机报,每月收费8元,渠道运营商分走4元,代理服务商分走2元,报社剩2元。这还不是最少的,近几年手机报的收入,是由渠道运营商、代理服务商和报社三家分,报社分成一般为总数的18%~25%之间。当然,南都手机报仍然赚钱,报社一年有200多万。但一心想“为王”的内容提供商,收入竟如此低微,与报社老总聊起手机报,大都说“不甘心、堵得慌”,但又没办法。倒霉的王……李尔王!
我们思考过李尔王怎么被放逐的,即想过手机报与电子版的联系没有?正因为电子版太容易得到,价值极低,你手机报的“内容”就休想价钱好帅!你的内容像空气一样想拿就拿,或化很小代价就能拿到,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办起自己的手机报,只需利用原有渠道就行。各通信公司使劲推销自己的手机报,人家有业绩考核的,你报社手机报没进它的考核指标,听天由命吧。于是,合作手机报在报社与渠道商两方面都遇冷。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电子版不撤,手机报不活!一个本有商机的“适当数字化”产品,被“最大数字化”糟蹋了。什么叫最大数字化?可概括成两条咒语:只要数字化,就是好的;数字化越多,越是好的。这咒语有各种化身,如“数字优先”、“互联网第一”、“以网带报”、“读者迁移”、“数字优先、印刷置后”等等,但核心就是数字化好、越多越好。反思这5年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一误再误就是信了这咒语。按最大数字化奋勇前进,就不想想数字技术的载体会起矛盾么,第四媒体与第五媒体会互相妨碍么?如电子版与手机报。尼葛洛庞帝那本名噪一时的书——《数字化生存》,其实很有几分标题党。数字化是技术,你怎能靠技术生存?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贾君鹏再迷恋数字世界,肚子饿了,还是要听妈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