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采编学 > 正文

评阅第十八届福建新闻奖报纸作品有感

2012-06-11 12:30:31  来源: 福建记协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多样化题材反映时代变迁

送评稿题材丰富,涉及面广,反映了社会万象,人生百态。较集中的几类题材,则体现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一类是经济报道。各级党和政府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类题材成了报道的重中之重,一些经济新现象成了媒体关注的对象,如《人生首张税单成最佳礼物》,披露了税务部门为获奖少儿颁发完税证明的税法宣传新举措;《奥金针织首次向员工股东分红》,引出了民企拿什么留住员工的话题;《“信用”换“贷款”11家企业受益》,披露了缓解企业融资难的新举措。一类是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致力于化解矛盾,调停纠纷,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会管理方面,一些探索和创新举措,也成了媒体关注的对象。像《“无讼社区”:邻里和谐的厦门样本》《李墩镇推行“阳光项目”管理机制建设村级项目》《刑案被害人可获心理救助》《比城管厉害的“老街坊”》《社会管理创新需要这样的“和事佬”》,这些篇章都披露了社会管理方面的新探索、新经验。一类是环保题材。如报道长汀治理水土流失,报道生态养猪,报道沼气利用新技术,报道乡镇干部树立“空气和水值钱”的理念,报道给“最美鸟儿”设“特区”,这类作品有十来篇,反映了各级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在实现小康后人们更加注意环境质量。环保意识的增强,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一类是医疗方面的题材。看病难、出行难、就学难,是困扰百姓的三大焦点。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破解“就医难”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举凡医患纠纷的调停处治,“无主病人”就医问题,乡村卫生院空壳化,医改给群众带来的便利等等此次送评稿件中均有涉笔。此外,文化方面的报道也有所增多,反映我省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为。像《让基层“文化细胞”活起来》《千年古城门的文化穿越》《“我绝不会带来一堆垃圾”》《好风助力“三歌”舞》,披露了文化创意、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

典型报道以情感人

典型报道历来获奖的几率较大,新闻界素有“好题材易得奖”之说,但好的题材、重大的题材,在采写上更须深入、更要下工夫、更得用心去体察,先感动自己再求感动他人。这次送评稿中,典型报道质量都属上乘,在写法上注意捕捉细节,注意以情感人。

像获得一等奖的通讯《他打开一扇“和谐之门”》,报道漳州市多元调处中心主任赖水顺的先进事迹,他是2011年全省集中宣传的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4个典型之一。作者在采访时连续多日进驻调处中心,掌握了大量一手素材,并通过与典型人物、被调解对象面对面,获得了深切的感受。作品入情入理,写得十分流畅,像作者描写赖水顺调解纠纷的场所:“办公室内的摆设,还定格在昨晚最后的画面:烟灰缸里攒满了烟头;七八个纸杯,或是倒扣着,或是平躺着,还有一只皱巴巴的站立着,呈现出一只愤怒的手握过后的形状。”这样的观察十分细致敏锐。文中写道“有人不理解‘五十多的人了,还图什么,累病了不过一篮水果,累死了不过一个花圈’。”在反映赖水顺调处家族遗产纠纷时, “赖水顺对他们说:‘别争了,做多做少,老天爷知道。你们一起给祖宗进个香,让他们保佑你们多福多寿。’上完香,大家终于答应平分财产。”这样的语言很生动很生活化,而且从中可以看出赖水顺做群众工作也是很实在很朴实,方式方法容易让群众接受。这样的典型显得可信、可敬、可学。

此外,像获特别奖的通讯《法中大爱》,从妈妈、法官、老师三个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普通基层法官詹红荔的不平凡事迹,文中一个个故事,真实感人,用讲故事的手法塑起了人物形象。《有一种奉献叫坚守》,通过一个个情景一个个场面,反映了教师曾春生35年扎根边远山区小学的奉献情怀。反映舍己救人英雄陈凌立的通讯《生死救援》,同样以细节见长,记者兵分几路,风雨兼程,在抗洪救灾第一线深入采访,再现了英雄救人的感人瞬间。这种作风也体现了“走转改”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