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经营堂 > 正文

能否用手机填平数字鸿沟?

2012-05-28 17:32:45  来源: 新闻爱好者  作者: 刘瑾鸿  
视频加载中...

【摘要】数字鸿沟不仅在每个国家中存在,而且存在于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如何缩小和填平数字鸿沟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课题。互联网诞生后,被寄予希望成为填平数字鸿沟的有力工具。但事实是互联网使得原有的“旧沟”未平,又出现“新沟”。手机媒体具有可移动、方便携带的特点。使用手机不需要高深的技术,是落后地区和贫穷民族追赶现代社会的希望。

【关键词】数字鸿沟;手机;信息社会

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在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比例较高往往成为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使在发达的美国,统计数据也表明了同样的状况。2006年美国低于5000美元的黑人赤贫家庭占黑人家庭总数的6.6%,拉丁裔赤贫家庭占拉丁裔总数的3.5%,这比同等程度的白人赤贫家庭占白人家庭总数的2.5%分别高出4.1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而在另一个方面,2006年,20.2%的白人家庭收入达10万美元以上,而只有9.1%的黑人家庭和10.5%的拉丁裔美国人家庭属于这样的家庭。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的因纽特人是美国的土著民族,总计人口约有450万人,但这两个民族却有1/4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澳大利亚2100万人口中,土著居民有约45万,他们是澳大利亚最贫困的群体。在全部人口中,土著居民文盲、失业和犯罪的比例都最高,且自杀率也高居各族群之首。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近1亿少数民族人口,在中国,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贫困人口总数的比例也较高。在不同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包括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的汉族贫困人口)都占到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一半左右。2007年,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发生率为6.4%,比全国绝对贫困人口发生率1.6%高出4.8个百分点。民族自治地区绝对贫困人口(774万人)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1479万人)的比重为52.3%;民族自治地区的农村低收入人口1841万人,占全国低收入人口(2841万人)的比重为52.1%。[1]

探究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形成的原因,是由其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因素使然。首先,这些贫困人口多集中在新疆南疆沙漠边缘、青藏高寒牧区、宁夏的宁南山区、武陵山区、云南广西贵州的石山区、深山区等,这些地方要么山高沟深,要么处于干旱荒漠地带,要么处于高寒牧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不利于开展农业和畜牧业活动。其次,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来看,生活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西部、西藏等地的少数民族的贫困人口,其经济、教育、卫生条件极为落后,现代社会所应具有的基础设施是一片空白,交通不便也造成了这些地区与现代社会基本处于隔绝状态。

在如今很多中国大众媒体的篇章中,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全球化和与世界接轨成为频频闪现、炙手可热的字眼,在大家热谈新经济、信息高速公路、网上购物、网上金融的时候,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很难得到人们投射的目光,这个群体似乎已成为“被遗忘的、永远沉默的角落”。由于信息新技术所带来的鸿沟不仅存在于广泛的社会现实中,更存在于人们的感知和意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