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学者、记者等知道怎样使用媒体,明了如何与政府和相关组织打交道,也具有很强的社会号召力,这些能极大地提升其倡议的微公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微博公益与时俱进地通过微博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协调社会关系、调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为公众话语权的维护开辟了新的通道。 微博公众话语权建构的现实障碍与改善之道 微博为有效建构公众话语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其维权成效也让人欢欣鼓舞,但也面临着一些客观缺陷、现实障碍,微博维权到底能走多久、能走多远? 普通用户个人力量维权遭遇无奈。如果只是想通过自己发布信息诉说冤屈,其个体话语极有可能被微博庞大的信息所淹没。若想被重视,需话语诉求本身具有普遍性,比如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方能激发受众共鸣,凝聚众多微博用户,扩大诉求的传播空间和影响力。如杨海鹏,司法从业经历、常年从事法治报道使他能比较清晰、理性地把相关部门处理其妻问题的不公诉诸微博,加之自身影响力,为其妻鸣不平的微博得到很多人的关注与支持。或如“花果山总书记”,有强烈的参与公共事务的愿望,又有洞幽察微的能力。他是一位70后表迷,通过收集官员戴手表的公开照片,用专业知识“鉴表”后,揭示官场“表”规则。 谣言、虚假信息滋生消解微博权威性。微博的低门槛使一些人能轻易发布虚假信息,或者有意传播别有所图的信息,而微博信息流通的快速性与广泛性,诸类信息将快速滋生大量谣言与不实信息。比如,日本大地震期间的日本核辐射等谣言、俄罗斯暴降十多米深的超级大雪、北京暴雨照片等虚假信息被大量转发,扩大了虚假信息的影响面。随着微博使用者的日益广泛,必将会有更多的类似信息涌现。长远来看,这将催生社会公众对微博的质疑与不信任,降低微博的权威性。那些真正迫切的诉求也可能被怀疑,微博开拓的公众参与国家事务、监督干部行为、问责权力运行的空间被扭曲,微博保障公众话语权的权威性也将逐步被消解。 公众:明确微博信息传播特点,提升微博素养。对公众而言,一方面要明确微博信息量大而杂的特性,注重表达方式。首先在微博中简明扼要地表达自身诉求的关键点,将事件详情通过采用图片、视频或网站链接的方式尽可能全面呈现事件。其次学会借力名人或意见领袖微博。将自身信息以微博私信或其他形式告知知名度较高又具有公益心和奉献精神的名人微博,借他们之力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公众也要增强对微博信息的鉴别能力,通过常识或专业知识识别微博信息,主动屏蔽虚假或不确定信息,不盲目跟风转发或评论,营造微博良好的信息环境。作为使用者,公众应逐步提高有效发布、转发、鉴别微博信息的能力,在微博上如何评论、转发,要有自己的判断,提升微博素养,从而培育公众在微博中的理性表达和有序参与。 媒体:主动参与微博打造公共交流平台。对媒体而言,要意识到公众使用微博的普遍性,积极呈现热点、焦点,通过专业优势反映问题,进行舆论监督,保障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增强为公众表达的主动意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微博信息进行核实,特别是在事情牵涉方有的开通了微博,有的没有开通时,不能简单地反映开通微博者的声音或微博上的舆论偏向,而要把微博上的信息还原为事实,进而还原为事件,于众声喧哗中保持客观、冷静,这样的监督方能更有力,也能促使微博用户的成熟,正确使用微博表达诉求。同时,就一些共同关注的话题,邀请专家、学者等和众微博用户进行互动。如2011年9月23日,大河报在其官方微博上推出微访谈,六省都市报老总做客“微访谈”,共话中部崛起、民生热点、媒体使命,彰显微博的互动性、平等性,打造媒体与公众新的交流平台。这有助于微博维护公众话语权之路走得更坚定、更长远。 政府:与公众坦诚交流,疏通官民沟通渠道。对政府而言,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言论的活跃给政府的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即以政府机构和官员微博为代表的官方声音如何在微博上有效传达。一方面有赖于政府机构和官员“放下架子”,学会用和微博话语表达匹配的方式与公众平等交流,摒弃强势话语思维。同时,注重网络民意,尤其是微博民意,及时倾听民声、触摸民意,并尽可能快速回应,化解民怨,不使官方话语陷入被动甚至激化民怨。官民话语沟通渠道的疏通更需要政府部门和官员执政观念的更新,认识到当下网络民意的代表性和重要性,对其多样性宽容接纳,更要提高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素养,提高通过网络和公众交流的能力。对网络媒体、网络民意的认识与态度事关微博等网络媒体构建公众话语权的有效性高低,更是对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政治智慧的考验。(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 本文为2011年度周口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微博的公众话语权建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周口师范学院新闻学重点学科资助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