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新媒体 > 正文

微博的公众话语权建构

2012-05-28 16:34:46  来源: 新闻爱好者  作者: 李婷婷  
视频加载中...

合力围观国计民生,保障公众的表达权与监督权。权利不对等使公众话语与来自官方、企业等话语有明显的不对等,参与公共事务、反映个人问题、表达个人观点的话语诉求多被压制,维权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而在微博营造的话语空间中,蕴藏在民间的话语力量被激活,以“微”力搅动舆论动向,给强势话语施以舆论压力。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讨论事故原因、反思经验教训,深究铁道部的管理问题,敦促铁道部深化改革,部分用户持续关注,追踪相关部门对事件调查和处理的进展。“郭美美事件”赖于网友对郭美美全方位的信息搜集,汇总旧闻和新闻,明察蛛丝马迹,细心推敲,引爆了公众对红十字会的不信任和不满情绪,迫使红十字会作出改革。微博成为公众表达意见、宣泄情感的场所,它因应了当下公众“想说、要说”的社会心理。无论信息正确与否、观点是否偏激,都应该宽容待之。如此,公众的声音才有可能被传达,相关的社会诉求才有可能被听到、注意到,这也是维护稳定的上策。

“意见领袖”微博聚焦公众关注点,强化民声。《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7月19日,我国网民数达4.85亿,其中微博用户1.95亿,不是网民,更谈不上微博用户的那部分人的话语权更值得关注。同时,信息量庞大的微博也让很多人的诉求被淹没。基于此,微博对公众话语权的有效建构更有赖于专家、学者、媒体人等意见领袖。借助其在专业领域的威信度和社会影响力,关注被忽视的沉默群体,打捞一些被沉没的声音,有效地表达民意。经济观察报记者王克勤的新浪微博有很浓的民生意识,如河北大学撞车案、钱云会案、上海大火、广西垃圾填埋场风波、拆迁、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等新闻事件,他或主动发布相关信息,包括发布自己或所在媒体采写的信息;或转发当事人信息,河北大学车祸案中,其微博多次及时公布了死者家属的来电和短信(如陈晓凤哥哥紧急恳求:王老师,今天上午我爸签字同意重新尸检,下午三点半在保定急救中心进行,他们有很大问题,我现在不知该怎么办。希望您帮忙,让媒体记者跟进报道,广大网友关注支持。我恳求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尽快赶往保定帮帮我!谢谢!!);或转发其他微博的相关信息,且对转发进行再创造,或为其增加信息,或加入思考、看法。对其在2010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两个月内发布的306条微博的统计显示,其转发的微博为165条,占两个月微博总数的58.2%。其中转发并发表评论和转发并发布信息的微博为165条,占转发微博条数的92.7%。

意见领袖把微博作为信息发布的渠道,加之本来就有的高人气,能使那些需要被倾听的话语得以强化或打捞,他们的微博也逐渐成为关注公众事务、推动公共交流的窗口。

意见领袖“经营”微博,倡导社会公益活动。以上论述的是意见领袖们积极、及时传达公众声音,助公众维权的内容。那么,意见领袖倡导的公益活动则是对微博保障公众话语权的精耕细作。近期,微博上学者、记者等意见领袖发起的公益活动渐成气候,影响力延伸到了现实生活中。“大爱清尘”公益发端于王克勤关于拯救124位甘肃古浪尘肺病人的微博,从尘肺病患者现实境遇到其工作环境再到该群体维权难以逐步深入进行微博“报道”,得到公众尤其是“北京厨子”等知名人士的回应,他们积极行动起来联系医院、社会力量帮助尘肺病患者。其后,在王克勤的呼吁下,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腾讯网、搜狐公益、王克勤团队共同发起“大爱清尘·寻救中国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