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人 > 正文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董建勤谈深化“走转改”与采编互动

2012-05-10 15:08:56  来源: 中国记协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总编室要闻五版主编董建勤做客强国论坛

[编者按]5月8日下午,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总编室要闻五版主编董建勤做客强国论坛,以“深化走转改与采编互动”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要闻五版是人民日报“走转改”的主阵地

[网友蓝染惣]:请您具体谈谈您所在的要闻五版在人民日报乃至整个新闻界的“走转改”大合唱中承担了怎样的职责,您如何看待其基本定位及其所发挥的作用?

【董建勤】:网友对我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我的身份。事实上人民日报的“走转改”报道在整个新闻界的大合唱中唱出了强音,五版只是其中的一个音符而已。人民日报到目前为止刊登的900多篇反映群众心声的各式稿件中,刊登在头版头条位置的就有30多篇,其他如新农村、连线基层及各类新闻版和要闻版都刊登了大量“走转改”稿件,要闻五版只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过,因为要闻五版承担着大量的“走转改”报道任务,就成为人民日报相关报道的主阵地。可以说,我们和其他版合起来创造了人民日报重大专题报道的历史记录。

具体来说,要闻五版的定位,我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人民日报“走转改”的主阵地、编采互动的练兵场、好新闻的孵化器,2011年8月22日要闻五版首次正式推出“走转改”专题,九个月来,我们刊出了500篇左右的稿件,占到了整个人民日报的三分之二左右。我们先后推出蹲点调研、一线见闻、探访熟悉的陌生人等骨干栏目,形式力求多样,内容尽量丰富。在主流媒体“走转改”的大潮中唱响了自己的强音,我们和一线记者手拉手、心贴心热线频传,在生活的激流中捕捉朵朵浪花,促进版面光鲜起来,清风扑面而来。我们力求策划有实效的重点栏目,突出版面特色,比如我们的自创栏目《探访熟悉的陌生人》,聚焦那些常常被我们所忽略,但既熟悉又陌生的职业人生,概括为“你就在我身边,可我不知道你模样,‘走转改’让我走进你、触摸你心灵”。

我们还以版面资源为依托,整合优势采编资源,策划深度调研选题。我们联手地方部编辑组、地方分社记者和编辑室年轻人联合采访,适时推出专题报道。比如近期我们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如何兼得,深入一线,走访了山西大同、河南洛阳、云南大理、丽江等地。策划此专题报道是因为今年是国务院公布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三十周年,也是具体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网友Ancic]:在走转改活动中,坐在办公室里的编辑要如何做到深入基层、体察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稿件和活动令您印象深刻?

【董建勤】:这体现在编委会领导的身体力行中,因为有了编委会成员带头,部门主任带动,才有了编辑记者踊跃参加的生动局面。目前每位编委成员“走基层”采访平均3次以上,撰写稿件平均5篇以上。全社先后有600多名编辑记者直接参与了“走转改”活动。

在后方的编辑要做到深入基层,体察社会,首先是要敏于学习,跟上时代的节奏、生活的步履。其次要激活原有的积累,善于换位思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编采互动和一线记者密切沟通。最后有可能的话我们自己并鼓励年轻人,抓住时机走出编辑部,接地气。

比方说我们要闻五版刊出的福建分社记者赵鹏的《十年治荒山河披绿》,获得习近平副主席的批示。这篇稿件是编采互动的一个例证。记者沉到基层抓到了好选题,深入采访写出了鲜活稿件,选题好、量又足,稿件长达4000字。经过我们的编辑精心打理,创新表达,讲好故事,重新调整了文章结构。分别拟定了三个小标题,《敢叫山河换新颜》、《普通人做不凡事》、《向政府再提建议》,用群众语言表述,突出情真意切,全文结构更清晰、逻辑更顺畅,记者的调研意识、问题意识跃然纸上。编辑撰写的编辑感言,丰富了版面表达,升华了稿件主题。其他如经济社会部刘毅深入西藏安多无人值守最高气象站的稿件在五版头条刊出后,引起很大反响。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长篇批示,帮气象站解决了实际困难。安徽分社朱磊《关于孤独症儿童的一线见闻》、四川分社刘裕国的《雨夜监测八小时》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转改”让我们走进中国宏大叙述的精彩篇章,各类人生的丰富细节,特别策划《元旦零点 他们依然忙碌在岗位上》、《五一清晨他们用劳动点亮黎明》应运而生,被总编辑吴恒权称为“本报精心组织、精心策划、精心办报的又一范例。”这是挑战自我编采互动,《探访熟悉的陌生人》栏目,聚焦“夜未眠晨早起 午不休 全天候”工作者的系列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