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锋,中共党员,2003年6月25日毕业于福建工程学院新闻传播专业,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8年来,该同志一直奔忙在新闻采编一线,坚持党性原则,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能始终深入基层,率先采写一批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在当地新闻界产生良好反响。能积极反映民情、体察民意、关注民生,弘扬正气,扶助弱势群体,为构建和谐社会鼓与呼。能自加压力,废寝忘食、加班加点高负荷投入工作。
据统计,8年间,他共发表消息、通讯、言论等各类新闻作品6000多篇,平均每天发表2件作品。采写的新闻作品平均每月有2件获报社月评好稿,数量和质量居全报社第一位。新闻作品(含新闻摄影)21件次获得省级以上综合类新闻奖一、二、三等奖,获得省、市级各类新闻奖超百件次,深度参与的《在那不该遗忘的地方——本报记者盲区体验》栏目2009年被评为第五届福建新闻名专栏。从2004年至今,年年是报社先进工作者,年年考核优秀;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抗洪抢险救灾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10月,作为莆田市宣传系统唯一一名代表,参加了第十四届省运会火炬实物传递;2011年5月,获得莆田市第五届市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2011年8月,作为一线记者典型代表,在全市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推进会上发言,发言内容《乡土气息最芬芳》在中国记协网全文刊发,并被多家报刊、网站转载;2012年3月,被破格晋升为中级记者。
(一)
该同志作为一名“80后”年轻记者,对新闻事业满怀热忱,一直努力在基层实践中积累,在基层实践中进取,在基层实践中突破。尽管女儿还不到3岁,爱人在医院当护士日夜繁忙,但他几乎每天都第一个上班。8年来,始终兢兢业业,在报社新闻改革创新中闯前头、当尖兵、担大梁。
2007年“五一”黄金周,许多人利用假期出门旅游,可殡仪馆接尸工却不能放假,要照常上班。为了做好采访,他几进莆田市福山殡仪馆。接尸工起先不愿意接受采访,后来又以为他不敢去现场和尸体直接打交道。其实,他早把当地民俗认为“晦气”的顾忌抛到九霄云外,并通过换位体验,得到接尸工的信任。最终,他放弃“五一”假期,全程跟踪体验殡仪馆接尸工和遗体化妆师的工作,通过现场写真报道,表达了对这些在“特殊”岗位上默默付出的普通劳动者的真切关注和节日祝福。假期结束,湄洲日报共分《没有微笑的真情服务》和《为逝者化妆的人》2篇刊发。文章见报后,在当地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中,《没有微笑的真情服务》获得第14届福建新闻奖(2007年度)二等奖。
关注基层,身入、心入、情入基层,是他执着于新闻工作,屡出精品的一个前提。2008年3月11日,他在城厢区常太镇山区采访时无意中获悉一位百岁台胞获得“医保”的线索,敏锐地感觉到这一新闻的重大意义。于是,他大中午到台胞山区祖籍村、然后再到镇卫生院、市卫生局采访,并电话采访省卫生厅求证,第一时间采写出新闻。作品《百岁台胞莆田享大陆“医保”》在《湄洲日报》头条刊发后,新华社、《澳门日报》、《文汇报》、东南新闻网等媒体进行转载,并获得第十五届福建新闻奖一等奖。同年,摄影作品《黑脸琵鹭三年三顾兴化湾》也获得福建新闻奖一等奖。
(二)
作为报社骨干记者,他追求业务创新。2009年6月,报纸改版,首开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栏目《纸上锋云》,迄今已发表文章百来件,其中《网上惊现沿海嫁女也搞招投标》获得第17届福建新闻奖三等奖。每逢报社战役性报道,他都积极参与,奋战在一线,着力求精求深求新,不落俗套。
2009年11月,湄洲妈祖金身巡安兴化,这是千年首次,盛况空前。他全程参与这一为期4天、行程289公里、步行踩街24公里的大型活动报道,独立采写了《湄洲妈祖金身千年首次巡安兴化》、《乡村妈祖宫庙的草根魅力》等26篇文章,受到中华妈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国良当面表扬:“小伙子很有新闻敏感性,很有战斗力。”《湄洲妈祖金身千年首次巡安兴化》获得第16届福建新闻奖。
2010年是省运年,他全程参加了省运会活动系列报道,写下《妈祖圣地点燃特奥圣火》《妈祖圣地昨点燃省运圣火开启火炬传递之旅》等近百篇报道,反响良好。
作为业务骨干,多次带年轻记者一同下乡赴一线采访,并苦口婆心地指导如何采写。
(三)
2011年下半年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他又走在前头,积极参与。去年8月21日,他通过实地调查采写的《水渠却成企业排污道》报道,作为《湄洲日报》一版新开设栏目《走基层 听民生》的开篇之作。文章见报后,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他连续跟进追踪,冒着酷暑、进入鸭场、踩过鸭屎,探寻污染源头,关注查处结果,采写出《环保农业执法人员前往现场调查》、《不论谁的事 都得当回事》等来自现场的报道,督促灵川镇,环保、农业等执法部门对养鸭场进行限期整改,使被污染水沟得到清理。
9月1日,受强台风“南玛都”影响,莆田市突降特大暴雨,主城区受淹近半。作为一线记者,他当时正在距市区100公里之外的仙游县菜溪乡石满村走基层采访,一接到报社指令,立即自费500元“高价”恳求当地一名群众开私家车送他去水灾严重的霞皋路段。受暴雨影响,山里能见度只有不到10米,一路上险象环生,遇到10多处的山体滑坡,山上大石头滚落下来,差点砸到汽车,让人惊魂。他在路上一边采访,一边参与当地群众自救……又徒步趟水2个多小时,赶到华亭霞皋,捕捉到福利厂员工勇救落水官兵事迹,在次日所有媒体报道中独家报道。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他曾面对不少个人或单位的威胁、恐吓,但他从不因此而畏缩不前。2004年10月,他前往仙游县榜头镇上墘村一家舞厅暗访裸体淫秽演出,遭不法分子殴打并非法拘禁达40多分钟之久。采访相机也被不法分子抢走砸坏,相机存储卡的内容被全部删除。这在莆田市新闻行业是首次遭遇。时任莆田市委副书记、现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光大就此专门作了批示,不法分子受到严惩。
此外,他兼任莆田市爱心协会副会长,常年组织访贫问苦活动,主动捐款帮助过20多名贫困学生等,还从2007年起一直帮扶涵江区江口镇蔡京京、蔡莉莉、蔡媛媛三姐妹上大学,去年蔡莉莉已参加工作,今年蔡京京也即将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
湄洲日报社
2012年3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