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采编学 > 正文

民生新闻深度化的途径

2012-04-05 11:01:25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孙晓娟  
视频加载中...

民生新闻反映百姓身边的新鲜事,为百姓排忧解难。但是,一些媒体的民生新闻一味追求短平快,往往缺乏深度和影响力。一是过多关注具有情节性和故事性的民生事件,只图表面热闹,忽略了民生事件中与群众利益真正相关的内容;二是只描述事件的表象或经过,而不分析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其实,一些看上去普通的新闻事件,同样隐藏着值得分析解释、值得研究调查的东西。对于一些重大的民生问题,可以结合背景资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及时为百姓提供政策和措施解读,提供权威意见,让百姓对相关政策有所了解,沟通信息,化解矛盾。

如何让民生新闻有深度,笔者认为可在以下几方面予以突破:

1.眼界要高,眼睛要低

民生新闻因为在接近群众上已经占有了天然优势,放低眼睛、多关注弱势群体,这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如何在低处看到有意义的东西,寻找最贴近的角度,即要写出高眼界的新闻,一般人较难做到,也因而容易被忽视。因此,要搞好民生新闻,就必须具有升上去俯瞰、沉下去打捞的能力。

比如兰江导报《民生热线》以2010年冬天首场大雪为题发了一组《今冬首场大雪不期而至》、《中洲公园积极抗雪救灾》、《雪天交通出行麻烦连连》等站在百姓立场、以百姓视角去看“下大雪”的报道,突出关注民生、民情、民愿的主题,在寒冬中为百姓送去温暖。这样的民生新闻看了令人称道。

2.采访有方,监督有力

民生新闻有很大一部分是舆论监督报道,这类报道的选题只有具备了对更广泛公众利益的切身相关性,才具有展开批评调查的基础,报道也才会具有较高程度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报道中,特别要注意牢牢把握监督的主动权,对监督报道尽可能地做到问题有提出、有反馈、有解决。

2007年7月下旬,由于新世纪广场整体转让,兰溪市滨江贸易有限公司不再代收代付水电费;而购买方兰溪市华丰置业有限公司则声明,他们只是了购买个人名下的房屋产权,没有责任和义务承担垃圾费、代收代付水电费等物业管理工作。两公司如此行为的直接后果便是兰溪市区新世纪住宅楼240多户住户面临垃圾无人清理、随时断电的困境。市民纷纷打电话给兰江导报《民生热线》反映此事,报社即派记者赶到现场察看情况,给冲突双方以平衡的话语权。《垃圾成堆 随时断电——新世纪居民怕回家》、《华丰置业:我们也是受害者》两篇报道既揭露了事实真相,也对其中不负责任的行为提出批评。由于报道公正,监督有力,通过多方努力,最终平息了事端。

3.学会跟踪,善于捕捉

民生新闻要更多地关注新闻背后的新闻。对于某些重大的民生问题,不能只满足于描述事件本身,而是要善于捕捉问题的重点、难点和热点,要尽可能地分析这些事件与相关事件的联系,以及这些事件可能对读者产生的重要影响,及时组织跟踪报道。在进行具体的报道时,要注意多利用新闻的背景材料,学会用背景材料多角度揭示新闻的意义。

330国道是兰溪境内唯一的一条国道,改建前,从市区穿境而过,不仅影响交通安全,还影响城市形象,多年来兰溪百姓要求其“外迁”的呼声强烈。2011年7月28日,330国道兰溪市区过境段改建工程正式通车。该工程的建成,不仅极大地优化了兰溪的交通环境,也拓展了城市建设和沿线工业发展的空间。通车次日,报社组织了《兰溪终结国道从市区穿境而过历史——330国道市区过境段改建工程昨正式通车》等系列报道,从不同角度予以挖掘、提炼主题。通车一段时间后,我们又关注了新路行驶安全:《走新330国道,该注意啥》、《国道外迁了,大货车仍从市区过》,从而为国道外迁后出现的新问题得到解决发挥了应有的舆论监督作用。

4.亲身体验,真情报道

有许多可供民生新闻采访借鉴的方法,如体验式报道、实地试验等,有助于采访者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事件的真相,不但能细节性地表现“是什么”,清晰地解释“为什么”,还能用真情实感去关怀民生。

在很多人心里,城管就是“蛮横执法”的代名词,但城管执法人员却说“我们的工作有不为人知的一面。”2011年5月28日,一支由兰溪新闻网“兰江论坛”网友、网站小记者、老干部、社区负责人等20多人组成的城管体验队伍走上街头,体验、了解城管工作。拆除户外广告、整治占道经营、查看废土管理……大家行走在大街小巷,从一个个细节中感受城市管理的重要、艰辛以及城管执法部门肩上担负着的重要职责。由此,兰江导报刊发了《市行政执法局邀请您当一天城管员》、《体验,让我们更了解城管工作》系列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作者单位:兰江导报)

来源: 《新闻实践》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