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期刊 > 正文

社区报如何跳出"鸡毛蒜皮"那些事儿

2012-04-01 15:03:39  来源: 人民网-传媒频道  作者: 王家治  
视频加载中...

其二:社区活动,与社区对话与互动的好载体。

开门办报,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社区报》作为一张与居民贴得最近的报纸,要想和居民群众拉近距离,仅仅依靠报道是不够的,必须和他们互动起来。三年来,我们组建了社区服务团, 以《社区报》为依托,与社区联动,让社区参与,三年来组织开展的活动不下60场。端午节组织居民包粽子比赛,赚足了人气;在社区举办社区星光大道PK赛;红色电影进社区;组织“小候鸟暑期之家”系列活动,让外来务工者子女在社区找到“家”;现场“保姆秀”及春秋季“保姆供需见面会”,在家政人员和雇主间搭建桥梁;为社区低保户送温暖,组织他们“游杭州,看绍兴”;其他活动还有邻里菜大赛、书圣大舞台、暖冬送春联、织围巾等等。

特别是“手拉手爱心援助小候鸟”系列公益活动,《社区报》已连续举办了三届(每年暑假举行,活动持续两个月),共有数十个社区参与,近1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候鸟”受益。通过媒体搭台,教授来了、大学生志愿者来了、名主持来了、车商来了,这已成为绍兴晚报的一个活动服务品牌。除活动之外,《社区报》还围绕居民关心的热点,不时推出互动性话题:“我家的取名故事”、“喜羊羊之困”、“我家的育儿宝典”等,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共鸣,其中“取名故事”让读者的参与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信件、电子邮件不断,都想来“晒晒”自家的取名故事,甚至还有读者寄来了长达60页的“取名宝典”。通过这系列性互动性活动、话题,《社区报》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

其三:服务板块,社区报的又一“当家菜”。

社区报报道的群体主要是社区居民,因此必须了解居民的诉求。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居民除了希望了解离自己最近的新闻资讯外,还希望通过《社区报》获得对自己有用的服务类资讯。这就决定了《社区报》必须强调服务性,以增强居民读者对报纸的必读性,最终培养读者忠诚度。

《社区报》创刊初期,就推出了“社区信息一览无余”专栏,内容包括社区中的买卖、求职、招聘、折扣、二手市场、培训信息等。《社区报》扩容后,这些资讯类栏目和板块得到了强化。《社区报》开设的一些服务性栏目,如“红妹菜篮子”、“小严跑家政”等都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跑“菜篮子”的“红妹”——文字、摄影双栖记者王丽红甚至有了不少的粉丝。她所写的“如何区别养殖与野生河鲜”系列、“如何家庭制作藕粉”等系列、“如何认识猪肉”系列报道,由于题材事关居民生活、专业性强而又表达通俗,引来绍兴马大嫂们的一片赞扬。再如,每年元宵前,为了让社区居民更好地参与元宵赏灯活动,《社区报》分头搜集信息,精心设计一份社区闹元宵“菜单”,将各个社区的元宵节活动制成表格、绘制成图,并附上元宵灯会“节目单”。许多居民随身带着《社区报》,按图索骥寻找节目。近年来每一届绍兴元宵灯会参观者超过10万人次,不能不说与《社区报》的服务性报道做得到位有关。(作者: 绍兴晚报社会民情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