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期刊 > 正文

社区报如何跳出"鸡毛蒜皮"那些事儿

2012-04-01 15:03:39  来源: 人民网-传媒频道  作者: 王家治  
视频加载中...

社区报如何跳出"鸡毛蒜皮"那些事儿 --绍兴晚报创办《社区报》三年感悟

《新闻实践》杂志供稿

社区报要办下去,必须突破许多人通常认为的这样一个框框:所谓社区报就是报道社区里“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那些事。2009年4月,绍兴晚报在全省媒体中首创了“报中报”——《绍兴晚报·社区报》,逢周四出版,每期8个版。三年来,《社区报》尝试通过“精挑选题”、“举办活动”、“强化服务”等手段,试图跳出这一窠臼。

社区新闻,究竟是怎样一种新闻资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新兴社区不断增多,人们逐渐从“单位人”变成“社区人”,社区新闻、社区资讯、社区活动越来越受到关注。《社区报》作为一种分众形态出现的纸质媒体,我的理解是,它的目标读者群应该是所有城市里的居民,以及那些能在居民中扮演“意见领袖”的社区干部们。

依照新闻贴近性原则,对社区居民来说,他们对社区内、邻舍间的人和事的关注度远大于某个遥不可及的重要人物,对附近菜场柴米油盐信息的关心也远大于某个时尚之都的奢侈品。所以我们可以引入国外社区报的某些元素,将目光放到社区,将服务延伸到社区,多提供些离社区居民生活最贴近的最需要的实用性新闻信息,逐渐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这同样符合“三贴近”的要求。

严格地讲,像绍兴这样的中小城市,绍兴晚报本身就是一张“社区报”,这样就失去了再办一张“社区报”的意义。据此我们把《社区报》的报道范围局限于居民所居的社区,报道的内容也主要限于离居民最近、跟居民生活最关联的人和事。

那么,社区新闻资源又是怎样的一种资源呢?本人以为,首先它不乏丰富性。每个人下了班,总归要融入社区,成为社区人。因此这个群体是十分庞大的,这么多人居住在一起,生活的多样性必定催生新闻的丰富性。其次,它不乏贴近性。新闻发生的地域离读者越近,对读者就越有吸引力。相对整张绍兴晚报,《社区报》的地域贴近性优势体现得更加充分,真正做到了报道的人和事就在你身边。第三,它不乏人文性。人在社区应该是最放松、最自然、最原生态的,人生百态、喜笑怒骂往往在社区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社区里的一件小事往往蕴含着浓浓的人文色彩,如果加以提炼包装,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