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既如此,我会怎么做?我会把现阶段的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征战,当做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先驱者的努力。如果有实力和能力,亦自告奋勇探索,以求先手之利。 如果自己没有当先驱的勇气和资本,又不想像前浪一样死在沙滩上,那么,就让那些先驱者去探索吧,自己不妨就像乌鸦、像老鹰一样,追逐在大动物后面,观察,吃些残羹冷炙,先维持生活。一边生存下去,一边观察机会,唯有活着才有机会,才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拿有限的利润和自有资本跟VC博弈,跟纳斯达克博弈,跟不确定性博弈,那不是自找死路吗?此其一。 其二,既然慢阅读、深阅读的市场存在,不妨从此入手,做好分众市场,做好这类市场的用户体验。在这个市场普遍能接受的价值观基础上,用优美的文字和受众喜闻乐见的叙事与呈现方式,打动受众内心,产生共鸣,从而争取他们成为忠实的消费者。在中国传统传媒业的黄金时代,业者普遍忽视了这个问题,而一味追求新闻性和信息量。新媒体给我最大的教训,不在其他,而在考虑用户体验上。 其三,踏踏实实守好阵地,像农民认真种田一样,踏踏实实做渠道、做品牌,做好了也有一份收成。如果没有战乱和严苛的赋税制度的话,一般都还能活下去。当然,赶上天灾人祸,那不仅是我们的挑战,而是覆巢之下的结局了。 其四,我们也会向一些在新媒体和媒体融合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媒体学习。对于新媒体,我自己的一个态度,就是以谦卑的心来学习,欢迎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虽然这个新时代的到来,对于个人来讲可能是颠覆性的,但我们不会抗拒,抗拒就是自寻死路。 今天,“传统媒体的巨人正在倒下,原因值得关注,但不必惊慌。”2005年,《经济学人》这样说。6年过去了,《经济学人》的判断,一直是我思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关系的基础,也是影响我坚守传统媒体的重要理念,今天来看,并没有过时。值得补充一句的是,《经济学人》是近些年欧美大刊衰退潮中逆势上扬的最著名的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