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某种意义上说,记者也是行者。
作为记者,采访固然要靠眼睛观察、用手记录和脑袋思考,但首先要靠双脚去跑。大凡真正的新闻都是跑出来的。进一步说,记者是受读者的委托在跑新闻、抓新闻、报新闻,他们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把所看到和感悟到的如实地传达给广大受众。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和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均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他们的采访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但他们以新闻记者的职业良知和社会正义感,孤身深入到中国西北黄土高原腹地,勇敢地掀开了与真相隔绝的历史帷幕,让中国和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在茫茫夜空中闪耀着理想和希望的红色之星。
时代虽然变了,但记者的职业要求并没有改变。
对于大多数没有机会走出国门的人来说,外部世界总是遥远的、神秘的。而新闻记者则有着独特的职业优势,有可能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乃至任何一个角落采访。尽管现在已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但同时必须承认,人们对世界的了解仍然有着相当的局限,甚至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为此,这有赖于新闻记者通过他们的笔和镜头,将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的大千世界真实、形象、生动地加以呈现。
我时常想,人类能够在地球生存、繁衍、发展,实在是宇宙间的奇迹。举目四望,哪一个星球不是在无始无终的死寂中漫无目的地运行?惟有地球,因生命的存在而有了意义,也更因人类的创造而充满了精彩。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分布在不同大洲的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先人们,怀着永远不灭的梦想,以其坚忍不拔的勇气、生生不息的劳作和永不枯竭的智慧,筚路蓝缕、耕耘收获,开荒拓土、重整山河,发明创造、不懈求索,无论是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还是玛雅文明、中华文明,不同地域的不同文明在历史的天空交相辉映,各放异彩。
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审视,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人类社会在其演进的历史进程中都遵循了相同的发展规律,但其路径与时序却各不相同。于是,人们在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定性中,也同样看到了偶然性和多样性。以至于我们甚至难以准确地判断,究竟是前者决定了后者,还是后者主导着前者?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认,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世界,这就是自然法则。
既然如此,那么人类就应当顺从这一法则而不是与之相悖。世界的丰富性决定了事物的差异性。与其说差异是万物发展的结果,不如说差异是万物存在的理由。正像人们并不要求大自然中的“玫瑰花散发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人类的文明也不应当“只能有一种存在的形式”。可以说,“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人类共同创造的各种文明中,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一种文明都应当受到充分的尊重。不同文明之间完全可以和睦相处,不同文明只有通过平等交流才能得到共同发展。只有“和而不同”才有世界大同。以“拒和”、“失和”甚至“伤和”而求同实属南辕北辙,而作出“文明的冲突”的断言更是大错特错。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诚哉斯言!
感谢我曾经的同事祝寿臣同志,他利用在对外交流岗位上的难得机会,将其所访问过的几十个国家的观感写成游记,并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全球五大洲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逸闻趣事,融纪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为人们更加真实、全面、充分地了解和认识千姿百态的外部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子。
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起到沟通中外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理解的积极作用。我以为,这当是作者撰写此书的初衷吧。(何平 作者系中国记协副主席、新华社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