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策划力 > 正文

《新闻出版优秀博士论文文库》策划出版手记

2012-02-17 16:44:1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选题多样 理论创新

——《新闻出版优秀博士论文文库》策划出版手记

文/李建红

新闻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不过百年;而其在中国的全面发展,也只有三十余年。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突飞猛进,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专业、编辑出版专业等二级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几百所院校开办。与此同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对新闻出版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深入,对整个文化产业的辐射力也与日俱增,其不断推动和影响着文化产业向支柱型产业的发展。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领域大大拓宽、研究方向逐渐多元,但新闻传播学的各个学科尚不成熟,新闻传播相关领域诸多实践并无定论,与此相对应,新闻传播学研究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快餐化、肤浅化、简单化、程式化等问题。

基于上述背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中国书籍出版社组织策划出版了《新闻出版优秀博士论文文库》。对中国书籍出版社而言,其对该书的策划具有双重效用:一是作为出版人,要充分发挥其繁荣学术繁荣文化的学术担当,为推动新闻出版领域的学术繁荣而提携学界新人成长、推广学术科研成果;二是作为专业出版社,要强化专业出版,扩大专业品牌,通过专业出版来探讨国内外新闻出版行业发展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实现中国文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而言,作为新闻出版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新闻出版专业研究机构,其策划亦具有双重效用,既为新思想、新视野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全方位的争鸣与展示平台,更为自身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2010年5月,自“新闻出版优秀博士论文文库”征稿启示在《传媒》杂志、中国出版网发布以来,收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应往届博士毕业生自投稿及各高校博导推荐的优秀论文几十篇。

这些青年作者,有的是刚参加工作的应届生,有的是有着多年积淀的高校教师或科研骨干,有的还是所在单位领导,更有的是国务院津贴享受者,等等。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学问扎实,训练系统,不辞辛苦,不断攀登。他们并非学术权威而是学界新秀,他们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另辟蹊径,他们思想敏锐、思路开阔,善于吸收新知识、大胆接受新事物,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已有所建树,小有成就。

匿名评审工作细致,专家委员会经过严格筛选,层层把关,遴选出第一期共六篇论文。论文初步选定后,入选篇目的作者按要求对论文进行了认真修改,重新查证、补充资料、完善体系,精雕细琢一番,再次将其提交给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1年,凝结着六位青年学者多年心血的优秀成果终于出版面世,这六篇论文分别是《晚明商业出版》、《图书出版产业评价体系》、《媒介融合的动因模式》、《制度与空间——中国当代媒介制度变革论》、《产业融合趋势下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新闻误解——论新闻文本间距》。

总体看来,上述六篇入选论文及其他数十篇所投文稿基本体现了《新闻出版优秀博士论文文库》这套丛书的特点:

一是选题多样性。论文的选题方向基本涵盖了新闻学、传播学、出版发行、报刊、广播、影视、网络、新媒体、印刷、广告、会展、演艺、图书情报等多个方向,既有对传统问题的再研究,也有对现实问题的关照,更有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论争。论文选题往往能不落窠臼推陈出新,其中不乏填补研究空白之作。郭孟良博士的《晚明商业出版》从研究思路、内容到结论都有一定创新价值,特别是论文得出的晚明商业出版通过书籍的流通和信息的传播导致文化权力的下移、意识形态的多元和公民社会形成的结论很有创见(郑保卫)。陈鹏博士的《制度与空间——中国当代媒介制度变革论》以传媒经济与制度分析的理论为基础,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媒制度变迁及其背景作了全景观察……该书是一部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有机结合,探讨当代媒介制度变革的很有分量的学术新著(胡智锋)。陈秀云博士的《新闻误解——论新闻文本间距》则为新闻理论增添了一个新的重要话题,论文中解释学,特别是文本解释的理论与方法的应用,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路径(陈力丹)。

二是理论创新性。博士生学位论文的理论性是一篇博士论文优秀与否的核心标准,也足以彰显论文作者是否具有深厚的功力。这套文库入选的每篇论文都充满了思辨的色彩。在这些论文里,作者以犀利之笔、辩证之笔轻松驾驭了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多种理论,顺理成章地将其与新闻传播领域的现象、话题、问题结合起来,论证过程丝丝入扣、环环相连,分析中鞭辟入里、直指要害,让人惊喜而又充满力度。王润珏博士的《产业融合趋势下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论文的分析框架充满着逻辑的力量,具体问题的讨论深入而缜密(张金海)。黄金博士的《媒介融合的动因模式》面对媒介融合的传播大趋势,力图破解作用于这一趋势形成及发展的动力结构,探明这一结构之中各种核心要素的复杂关联,这是一种学术气魄(高钢)。

三是现实指导性。学者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己任,虽然重大现实问题并非某一学者的某一科研论文或某一研究领域所能解决,而是有赖于诸学者的广泛参与及业界诸专家的努力实践,但是这些优秀论文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至少提供了一种学理思路,其对破解现实难题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定的启发,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贡献。徐小桀博士的《图书出版产业评价体系》从系统论的角度来构建图书出版产业的评价体系,理论性与现实指导意义都很强,可以说是想业界之所想,急业界之所急。《晚明商业出版》虽然着眼于明代末期商业出版活动的考察,对于当今处在市场条件下的中国出版业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程曼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闻出版优秀博士论文文库》的出版可以算得上是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方针与培养方法的一次检验。与此同时,能够入选文库出版的各位青年学者,也将成为推动整个新闻传播学的学术研究的新生力量。

基于选题的理论性、创新性、现实性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考虑,多数投稿论文未能入选,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其清新的思想和理论的光芒,也依然可以读出各位作者的艰辛探索、理论勇气及学术担当。“新闻出版优秀博士论文文库”是一个开放性文库,其征稿活动将长期进行下去,希望在未来的投稿中能更多地出现擢人双目、扣人心弦、引人深思的好作品,也希望借此文库的推动,为新闻传播学教育及研究能传承历史、立足当下、不断创新、开拓进取而贡献一己之力。

作者系中国书籍出版社编辑、武汉大学2009级博士生

来源: 《传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