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有点“小另类” 在熟人眼中,刘彤还是有点“小另类”。 宽甸县青椅山镇广播站原站长朱克冒介绍说,下乡采访遇饭点,刘彤从来不喝酒,要求一饭一菜。有时候,席间有领导陪同,刘彤像不通人情世故一样,埋头吃饭不多说,吃完就赶采访,让人颇有点尴尬。“但是有一次我进城办事,刘彤非要招待我。”朱克冒说,“他准备了丰盛饭菜,可讲究了,而且我那天才发现原来他那么能喝。” 在单位里,刘彤就是集体中的普通一员,很好相处,但是谁要和他“唠闲嗑”,他可一定是不客气地轰出去:“快走快走,我还忙着呢。”总是争分夺秒安排时间的刘彤却干了很多“分外事”。 2011年53岁的李文田7年前患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妻子带着孩子离他而去,住在廉租房里,靠每月300多元的低保金和残疾人补助费过日子,交不起初装费看不上买来的旧电视。他每天最爱听的节目是“民生早报”,2009年便到电台找刘彤,之后又给刘彤发信息,刘彤当即回复。很快,刘彤以“民生早报”节目组的名义出钱圆了他的有线梦,并跑有关部门优惠了他的收视费。此后,李文田还是不断找刘彤,虽然都和做节目无关,但李文田遇困难便抱怨“我没有关系啊,所以办不成事”的情绪激发的是刘彤的使命感。“记者应该是减压阀。”刘彤把消解群众怨气看成分内任务。他的奖金一半交妻子,一半自留,基本上用来给困难群众“送温暖”。甚至连大年三十,刘彤也常常不忘带上礼物陪他们过。 在刘彤同事和妻儿眼中,刘彤都不是一个内向的人,而是“没有距离”“开朗幽默”的,妻子王燕说:“年轻时单位联欢排《懒汉相亲》,刘彤演的富贵可逗了。”在工作中,破自行车、体验式采访、不起眼的衣服其实都是他的“道具”——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接近采访对象,怎样让采访对象能够畅所欲言是他一辈子的功课。但他很回避酒桌上的应酬,不是性格原因,他有自己的考虑。“吃请也可能对以后的采访沟通创造便利,但人熟了以后怕曝光时自己笔头难免歪。”刘彤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而且从我的经验看,只要是真心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态度,不需要熟络,职能部门也是认可的。” 刘彤的采访突破能力是无庸置疑的,他有自己的技巧。早上8点从来不是刘彤的上班时间。跑农村口的时候,他就是5点起床搭长途车,8点赶到目的地以躲开中午的饭口;进入“民生早报”后,还是要5点多赶到单位,做完节目就开始一天的采访。“我们的节目带舆论监督性质。刚入行的记者有时抱怨职能部门领导联系不上。”刘彤说,“我的方法是一早去堵他们,在他们正式办公时间到之前把问题采访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