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佳作赏析 > 正文

走转改:离人民群众近些、近些、再近些

2012-02-14 16:10:53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当前,全国新闻界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这实际上是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的回归,那就是:离人民群众近些、近些、再近些。

离人民群众近些、近些、再近些,要求我们真实反映群众生活,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维护群众利益。这一点说起来非常容易,做起来却很不简单,因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新闻工作者受到的诱惑很多,媒体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在这样的外部环境包围之中,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一是需要勇气,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敢于顶住各种压力报道事实真相,道出百姓心声,在关系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和事件上不缺位、不失语,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贯彻到报道实践中;二是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体察真正的民情,在众声喧哗中发现群众的关切,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洪流中找到群众的需求。在现实中,有些人虽然下了基层,但写出来的报道却与群众的关切无关,甚至为某些利益集团侵犯群众利益背书。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走基层”只是一种形式,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才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终极追求。

离人民群众近些、近些、再近些,要求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更加全面地了解群众现状,更加细致地了解群众想法,更加准确地说出群众想说和想听的话。然而,当前浮躁喧嚣的社会风气对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作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记者热衷于“傍大款”、捞外快,或者奔波于各种楼堂馆所、文山会海;传播技术和手段的演变也在改变媒体的生产方式和记者的工作方式,一些记者坐在办公室电脑前上网东抄西拼、闭门造车,不屑于深入基层、深入现场采访;媒体内部包括考核在内的运作机制也会对采编人员的工作作风带来影响,记者为了完成发稿量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调查采访。因此,“转作风”确实很有必要,但也需要多管齐下,尤其需要从整体环境和体制机制上为“转作风”提供良好的氛围。当然,最重要的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如果整天穿梭在“上层社会”中,漂浮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的“云”之上,那最终必将遭到人民群众的抛弃。

离人民群众近些、近些、再近些,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回归朴实自然的文风,更加贴近群众的信息接收习惯,用群众的语言说群众关心的事情,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当前,新闻报道文风方面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言之无物”——或是长篇大论,堆砌词藻,华而不实;或是唯官唯上,充满官话套话,八股气越来越严重,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因此,“改文风”正当其时。一方面,要坚持对新闻报道文风的传统要求。譬如,要言之有物、避免“假大空”,要通俗易懂、避免艰涩生僻,要生动活泼、避免生硬呆板,等等。另一方面,也应与时俱进,适时适当吸收群众的新鲜语言,适应群众信息接收习惯的变化,但同时要有所甄别,把握好度。

离人民群众近些、近些、再近些,对于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能指望通过一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可以一蹴而就,而应该让它“融入血液,成为价值理念”,时刻牢记在心,时刻身体力行。

作者唐润华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 《传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