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期刊 > 正文

新闻业还能造梦吗?

2012-02-08 17:24:43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如何重塑“造梦”平台

少了些激情与梦想的中国新闻业,该如何重塑一个“造梦”的平台,为青年人提供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

一个途径是新媒体。今天,新媒体是创业的热土,也是少年英雄频出之处,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式的故事,最为激动人心。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业务扩展,本应有自己的优势,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在今日中国的传统媒体管理层中,鲜有能够真正理解新媒体的。他们要么自以为是,在新媒体战略上固步自封,错失良机;要么判断有误,盲目出击——这些都成为传统媒体拓展新媒体的道路上,除政策限制之外的另一道难题。

另一个途径是打造专业化、明星式的记者,为记者的学习充电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允许记者的个人风格得到最大化的宽容和最完整的呈现。在新闻生产流程已经日益流水线化,对记者施以计件工人式考核的情况下,个人的梦想自然无法茁壮生长。

当然,“造梦”的途径还有很多。问题的核心或许在于:当前的环境,给年轻人挥舞拳脚的空间小了,只有努力支撑出、打破出一片新空间的媒体,才能重新孕育传奇式的故事。

现在,我所在的报社每年都会举办一场品牌活动,名曰“中国梦”。活动的宣传语写得很好:“这是能够梦想的中国。这是敢于梦想的你。这是兑现梦想的中国季。”

或许,在思考庞大的“中国梦”之余,媒体也应该套用这个句式,问一问自己:这是能够梦想的平台吗?这里能容纳敢于梦想的青年才俊吗?这是能够兑现梦想的新闻业吗?

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所谓的人才困境应该不复存在了吧。

今天,中国的新闻业比十年前当然要发达得多、专业得多,但是还能见到沈灏、许知远这样的故事吗?新闻媒体,尤其传统媒体对青年人还有吸引力吗?

(作者是《南方周末》驻京记者)

来源: 《中国记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