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佳作赏析 > 正文

文化自觉视野下的中国新闻业与新闻学

2012-02-03 16:01:31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 文/李 彬

八十年、九十年、一百年

刚刚过去的2011年有两个举国关注和纪念的日子: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和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年。如果说辛亥革命开启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那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则开辟了现代中国的前行道路,从中华民族以及现代国家的建立与发展角度看,更是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

与此同时,2011年11月7日也迎来新华通讯社80周年的纪念日。当此时,特别是文化自觉意识日渐觉醒并进入党和国家战略层面之际,回顾新华社的峥嵘岁月就不仅具有例行的庆典意味,而更显现了耐人寻味的深远内涵。

日前得到《新闻业务》惠赠的“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特刊”,一气读完,愈发感怀不已,思绪翩跹。回望新华社名家名作,联想80年的光荣与梦想,以及共产党90年、辛亥革命一百年的天翻地覆慨而慷,崇仰与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瞻之在前,仰之弥高,就像编者王清颖借诗人歌德与阿赫玛托娃的诗句表达的“身于一个大事纷至沓来的慨叹与激情”。同时,何谓新闻?何谓记者?何谓新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与荣誉感?何谓新闻研究与教育的立足点?这些看似寻常的问题,在铅华洗尽、尘埃落定的名家名作前愈发彰显了恒久的意义。

新闻:历史的初稿

香港报人董桥说得好: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历史是新闻的定稿。西方新闻界也有类似看法与说法,如新闻是历史的第一稿。从新闻史上看,古今中外的一流记者无不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就像战地记者卡帕的名言所示——“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前线不够近”,或用一位前新华社记者的生动表述,记者要“弹在现实社会绷得最紧的那根弦上”(任贤良)。

80年来,新华社记者同所有中国记者一样,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在,亲历中国革命、国家建设、改革开放、世界风云等一系列重大历史进程,以真切、鲜活、丰富、细腻的笔触记录现代中国的风雨历程,见证人类社会的世事沧桑,笔走风云,心系天下,朝晖夕阴,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