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新华网沈阳1月17日电(记者于力、李仁虎)他像挖掘机,不断挖掘出老百姓朴素、真实、美好的一面。
他是连心桥,在政府和百姓间架起一座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丹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刘彤,一个群众贴心、政府放心的“百姓记者”。
发现群众中的大美至善真爱
“今年51岁的于金燕,脸色有些黑,白色的围裙白色的帽子,倒是让她显得特别干净利落,去年她花了4000元,专门为摊煎饼果子的三轮车安装了全封闭玻璃,于金燕找零钱从不动手,而是让顾客自己找钱,或者自己使用镊子找零,就这一个细节让许多人爱上了她的煎饼果子。”
这是刘彤采录《我们是幸福的劳动者》组稿其中的一个人物报道。刘彤告诉听众:“从1993年开始摊煎饼果子养家糊口到如今她已经干出了名堂,用挣来的钱已经供孩子念到了大学四年级,还能给自己跟丈夫按时足额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对于金燕来说,这辆车就是她全部的家当,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希望。”
在刘彤的建议下,于金燕用自己的名字“金燕”做招牌,再穿上白大褂,摆上鲜花。“金燕”煎饼果子一下子火了起来,人们要亲眼见一见这位困难中勤俭持家、保持良好职业道德的大嫂,有意无意地买煎饼果子帮助支持她。
《我们是幸福的劳动者》是刘彤精心策划的一组关于普通劳动者的系列报道,在这组报道中,刘彤将目光投向那些常年辛勤工作而又常常被忽略的人。修车的、理发的、钉鞋的……一个个普通劳动者的声音流传在电波里。
2011年2月3日大年初一零点一过,刘彤就骑着自行车来到街头采访约好的环卫工人。江城丹东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沉浸在家庭团圆的欢快中。零点10分,当他骑车经过民主桥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有环卫工人在开始清扫了,他支上自行车拿起扫帚边干边和环卫工人聊起来。只干了10分钟,刘彤就有些气喘了,脖子上也渗出汗来,可是他身边的环卫工人却越扫越快。一位叫吕美霞的环卫工人告诉刘彤,几年来她三十晚上八点多就要睡觉,半夜起来干活,初一早上回到家腰也疼,腿也疼,浑身是灰,甚至口罩全是黑色的。
“唰唰”的扫帚声,大口大口的喘气声和高高低低的鞭炮声,刘彤在这合奏声中深情地告诉听众:“在我心里,她们是这座城市最可爱的人,如果有谁问我大年里大半夜的一通采访下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说的就一句话:我爱你们——城市美容师!”
电波在节日的江城回荡,环卫工人的奉献精神在人们的口中传颂。“就在千响万响的鞭炮声中,就在人们触摸着手机互发着暖意融融的拜年短信的时候,总有一种岗位叫坚守,总有一种精神叫奉献,环卫工人就是这样一个群体,是他们的坚守和奉献,换来我们在除夕零点的钟声响过,就走进了一个洁净而又美好的春天。”
那些普通劳动者身上有着不曾被外人所知的真善美,是刘彤带着人们发现了这些美好的普通人:72岁的崔永祥师傅修了12年车,总是穿一身西服修车,被他称为“最爱干净的修车师傅”;开了10多个连锁店的小鞋匠陈子来,被他誉为“小鞋匠也能干大事业”;带着墨镜崩爆米花的老李被他赞为“一锅爆米花,崩出好日子”……
刘彤告诉人们:“只要我们愿意和他们真心交朋友,我们就会看到他们身上那些美好的东西,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做普通群众的贴心人
“新风新事、愁事乐事、见闻趣事、感想心事,您打个电话,咱马上到。”这是刘彤的名片,是表白,也是承诺。
刘彤的名声和手机号不胫而走,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打进来,不管是提供新闻线索,还是反映问题,刘彤都认真倾听。
李文田是一位残疾人,7年前患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妻子带着孩子离他而去,住在廉租房里,靠每月300多元的低保金和残疾人补助费过日子,交不起初装费看不上买来的旧电视。他每天最爱听的节目是《民生早报》,2009年便到电台找刘彤,之后又给刘彤发信息,刘彤当即回复。很快,刘彤以《民生早报》节目组的名义出钱圆了李文田的有线电视梦,并跑有关部门优惠了他的收视费,两人自此成了朋友。
54岁的李文田有点磕磕巴巴地说:“没想到刘彤能看得起我,和我交朋友,现在我有什么困难都愿意找他唠唠。我脑子记不住字,手又不听使唤,给他发个短信要用半天、一天的时间,那我也愿意。”2011年11月,他积攒下50元钱,硬是走了3个小时到电台给刘彤送锦旗。
那些得到刘彤帮助的群众心怀感激,但是,别说请吃饭、送红包,刘彤甚至连锦旗也不愿接受,他把一切金钱和物质诱惑都挡在“神圣的职业大门”之外。振兴区工业社区干部春节给他一张食用油票,不收不让走,最后在刘彤一再坚持下,这张油票给了社区一位困难户。到丹东市内及郊区采访,刘彤都把时间约定在一大早或下午一上班的时候,就为了躲饭口、提高采访效率。到100公里之外的宽甸县采访,不论冬夏,刘彤都坐早上5点30分丹东发往宽甸的第一趟班车,到县里不到8点钟,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不给采访对象添麻烦。
近10年来,刘彤拒收的礼金、物品价值数千元。当场实在推不掉的,就清清楚楚地交到台里。刘彤说:“在我的心里,更愿意让锦旗永远挂在百姓心里。”
热爱工作、热爱百姓的刘彤也热爱生活。他是一个音乐发烧友,家里客厅两面墙上摆满了音乐光盘,电台里一些栏目的音乐题头都是他的杰作;他称年轻记者葛立婕为“老葛”,称自己为“小刘”;他和同事们玩“血战上海滩”游戏不胜不罢休……
刘彤扎实不呆板,认真不乏味,是一名优秀的记者,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丰富的人。
用电波架起连心桥
在刘彤手中,话筒传递出群众的建议与呼声;在刘彤心中,要用电波架起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
退休小学教师周懋艳是刘彤的热心听众,和许多丹东人一样,她关心热爱家乡,通过电台《民生早报》节目提出了打造丹东城市公交新形象、树立丹东大都市形象的意见和建议。节目播出后,很快引起了市委书记的注意并得到充分肯定,接着,刘彤在电波中架起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周懋艳和市委书记进行对话,共同商讨发展建设大气秀美的新丹东。
普通市民与市委书记的空中对话一时传为美谈,人们纷纷通过电台积极为党和政府献计献策。
振兴区铁矿沟有一处挡墙严重倾斜,挡墙下不到1米之外住着10多户人家,由于这里在动迁,哪个部门也不想拿“冤枉”钱除去隐患。2010年刘彤接到群众反映得知情况后,先后多次跑去找办事处和市防汛办等10多个部门,连续5次采访居民和社区干部,从3月一直跟踪到7月,不厌其烦,最后引起了分管副市长关注,亲自查看、当场拍板,新修了挡墙,去除了群众的一块心病。
还是这个小区,有三栋旧砖楼十分危险,政府让百姓提前搬迁,但居民对一纸通告的措词有异议,刘彤采访有关部门进行解释,澄清认识。之后,又因为补偿问题,群众将振兴区城管局的一辆面包车困在一处空闲大院里。刘彤闻讯骑着自行车快速赶到现场,协调双方坐到一起,最终,困扰政府的老大难问题圆满解决。
马路市场问题、政府网站形同虚设问题、新城区路远办证难问题……每天,刘彤都要接到10件左右老百姓反映的事情,近5年来,刘彤报道并反映给各级政府,帮助群众解决难事愁事近2000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