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人 > 正文

传播真善美 架起连心桥——记“百姓记者”刘彤

2012-01-17 15:29:22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做普通群众的贴心人

“新风新事、愁事乐事、见闻趣事、感想心事,您打个电话,咱马上到。”这是刘彤的名片,是表白,也是承诺。

刘彤的名声和手机号不胫而走,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打进来,不管是提供新闻线索,还是反映问题,刘彤都认真倾听。

李文田是一位残疾人,7年前患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妻子带着孩子离他而去,住在廉租房里,靠每月300多元的低保金和残疾人补助费过日子,交不起初装费看不上买来的旧电视。他每天最爱听的节目是《民生早报》,2009年便到电台找刘彤,之后又给刘彤发信息,刘彤当即回复。很快,刘彤以《民生早报》节目组的名义出钱圆了李文田的有线电视梦,并跑有关部门优惠了他的收视费,两人自此成了朋友。

54岁的李文田有点磕磕巴巴地说:“没想到刘彤能看得起我,和我交朋友,现在我有什么困难都愿意找他唠唠。我脑子记不住字,手又不听使唤,给他发个短信要用半天、一天的时间,那我也愿意。”2011年11月,他积攒下50元钱,硬是走了3个小时到电台给刘彤送锦旗。

那些得到刘彤帮助的群众心怀感激,但是,别说请吃饭、送红包,刘彤甚至连锦旗也不愿接受,他把一切金钱和物质诱惑都挡在“神圣的职业大门”之外。振兴区工业社区干部春节给他一张食用油票,不收不让走,最后在刘彤一再坚持下,这张油票给了社区一位困难户。到丹东市内及郊区采访,刘彤都把时间约定在一大早或下午一上班的时候,就为了躲饭口、提高采访效率。到100公里之外的宽甸县采访,不论冬夏,刘彤都坐早上5点30分丹东发往宽甸的第一趟班车,到县里不到8点钟,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不给采访对象添麻烦。

近10年来,刘彤拒收的礼金、物品价值数千元。当场实在推不掉的,就清清楚楚地交到台里。刘彤说:“在我的心里,更愿意让锦旗永远挂在百姓心里。”

热爱工作、热爱百姓的刘彤也热爱生活。他是一个音乐发烧友,家里客厅两面墙上摆满了音乐光盘,电台里一些栏目的音乐题头都是他的杰作;他称年轻记者葛立婕为“老葛”,称自己为“小刘”;他和同事们玩“血战上海滩”游戏不胜不罢休……

刘彤扎实不呆板,认真不乏味,是一名优秀的记者,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丰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