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人 > 正文

扎在群众中 电波才能远传——记“百姓记者”刘彤

2012-01-16 15:21:56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在挑粪中采访淘粪工

“在垃圾洞清淘当中,我最难忘的是一个装满蟹子皮的口袋散发着刺鼻的味道,憋着这口气差点没上来。这时候,我才发现75岁的孙师傅压根没戴口罩,他对我说,已经适应了。可这种适应,整整耗去了孙师傅11个年头。”

这是刘彤在体验式报道《我当一回清淘工》中传递给听众的一段真情实感。2009年8月16日5点多,刘彤骑车出门,6点多来到市环卫处城肥站,拿起扁担,挑起两个粪桶,跟挑粪组长于军一起,把偏远狭窄小巷厕所里的粪便挑到粪车上。正是三伏天,厕所里臭气熏天,刘彤把粪便淘出来倒进桶里,然后200多斤的担子往肩上一撂,深一脚浅一脚,沉甸甸地走过几百米坑坑洼洼的土坡路,第一担挑下来已是满头大汗。刘彤坚持着挑了6担粪,挑了5个半小时。

一连两天,他把《挑粪工的苦与乐》原汁原味地播报给广大听众,在报道中他告诉听众:“最终,我以6担活,五块四毛钱的收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我实在没脸得这钱,不是嫌少,而是我违反了保洁规定,挣的钱还不够交罚款的。临别时,师傅发现了我身上一个据说相当严重的问题——崩了一身粪。”

将那些鲜为人知的干着脏、累、重活的普通劳动者的真实生活状态,和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呈现给社会,是刘彤的心愿、情怀。刘彤开创了当地新闻工作者体验式采访的先河,不是一阵子,而是经年累月。跟搬家工人一起爬楼搬运重物;在太阳底下,坐在马路牙子上跟下岗职工一起找工作;在建筑工地上,与农民工一起扎钢筋……

像大树把根扎在土壤,刘彤把自己的事业之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中,从群众中汲取营养。“把自己真实的体验过程传递给广大听众,同时把记者由衷的赞美送给普通的劳动者,这其实就是广播的生命力所在。”刘彤说这话的时候,从骨子里透出真诚。

谁的心里装着群众,群众的心里就装着谁。丹东第四干休所退休干部张法堂写信给刘彤:“在收音机里听到了你的《酸甜苦辣都是歌》的报道,顿觉耳目一新。你的体验劳动虽然平凡,但感人肺腑,是榜样,是力量,感染人,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