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期刊 > 正文

改文风的轻骑兵——“微新闻”初探

2012-01-06 16:54:48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定位:民生 现场 文体创新

曾经有媒体尝试过微型新闻,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我们总结之后认为,文本没有创新,题材选择不当,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比如,北方一家著名晚报曾经以“微新闻”的名义,创办过消息集纳式的栏目,最后不得不取消。一些报纸的类似栏目,也基本上都是“宣传稿”,缺乏新闻性。

从设计产品之初,我们就对“微新闻”作如下描述:不同于消息的写作手法,全面借鉴微博体的故事表达手法,体现记者个人的写作特征,但要有时间、人物、地点等基本的新闻要素。

在题材上,杜绝一切机构单位的宣传性报道,以及实用资讯,而以当天发生的民生、社会事件等故事性素材为新闻来源,包括一些有趣的现场新闻图片。与消息类报道相比,微新闻文体简短易懂,没有写作成例,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段子或手机短信,更易口口相传。

对这一条,我们制订了严格的规范:杜绝单位文宣,以免僵化。

概括地讲,它是一种新的表达文体,而非简讯的翻版。从本源上讲,就是纸版的微博,以微博写法,创新文本。以“短、灵、快”为特点,只需三言两语,就可记录下自己身临其境或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事件。这样的即时表述事实,更加适合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改文风的前哨

可以说,这款产品的设计过程并不复杂,操作也很简便。但对于写惯了长篇大论的记者来说,这样的小儿科作品,他们有没有兴趣,他们的写作手法能否创新?

为解决这一问题,乐清日报规定,每个人都必须开通认证微博,通过开放的微博网站平台,直接在报社所属的中国乐清网上滚动,以解决新闻网站的原创新闻来源问题,同时提高记者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技术。

微新闻推出后,短短一个多月,声誉鹊起,记者供稿非常积极。一些市民也@乐清日报,提供稿件。对于后者,规定必须由版面编辑核实后予以刊发,成为市民与报社互动的新平台。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后,我们对“微新闻”的定位作了微调,将之定位为完全第一现场的当日新闻栏目,将目光对准基层群众。写法上,更加强调个性化,突破目前新闻写作中的陈规陋习,将文风创新进行到底。

到目前为止,微新闻已经保持着每天五到六条的发稿量。更重要的是,这个栏目成为报社所有采编人员的共同园地,充分发挥了改文风试验田的作用,有效地调动了改文风活动在报社的整体开展。(作者:乐清日报副总编辑)

来源:《新闻实践》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