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人 > 正文

央视副台长魏地春:"走转改"是新闻工作的必由之路

2011-12-30 17:53:08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魏地春  
视频加载中...

“走转改”活动只有短短4个多月时间,就开展得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呈现出一派方兴未艾的景象。为什么会是这种景象?因为“走转改”顺应了时代要求,遵循了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走转改”活动开展后,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下一步如何深化和拓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走转改”要成为新闻工作的一种理念、一种常态、一种机制。

“走转改”要成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理念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毕生学习的最好老师。“一头汗两腿泥”就是新闻工作者崇尚的事业信条。真正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是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理念,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或拍出属于时代的好作品。选择新闻工作这一行,就意味着选择做一个不知疲倦的行者,在人民群众中、在各行各业中行走、倾听、记录。

“走转改”活动,让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了解了基层、认识了国情,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更高层次讲,“走转改”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让我们的记者树立了群众观点,坚持了群众路线,站稳了群众立场;让我们的记者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问题,在新闻实践中能够时时处处摆正自己的位置,从感情深处发自内心地去关心人民群众的命运,体察人民群众的疾苦,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

“走转改”要成为新闻工作的一种常态

走基层要成为一种常态,应该把走基层变成在基层,经常地在群众中间。真正地走基层,就要把根扎在基层,扎在群众中间,才有好新闻、好作品。《边疆行》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喜爱,收视率的提升,恰恰说明,走基层对产生优秀节目的好处,说明大多数观众还是喜欢来自最基层的报道。《边疆行》100集完成后,还要做《沿海行》、《北纬30度》大型系列报道,这些系列报道都将深入到基层的最前沿。这就是要把“走转改”变成新闻工作的一种常态。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和中央一贯倡导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本质上的要求是一致的,是对我国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对年轻记者拉近与群众距离、找回清新务实文风大有裨益。随着“走转改”持续深入进行,我们欣喜地发现,报纸上、广播中、电视里,群众的语言多了,身边的人和事多了,基层真实的情况多了。新疆吉木乃县县委书记刘新利说,看了最近的媒体报道,感觉空话套话少了,文风越来越清新自然了。

“走转改”要成为新闻工作的一种机制

当前,这场热气腾腾的“走转改”活动正在向纵深推进。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都在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经验,重点在建立长效机制上想办法、出举措、见成效,使“走转改”成为每一名新闻工作者贯穿终身的一课,让基层意识、群众观点融入血液,成为自觉坚守的价值理念。

在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上,中央电视台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在“走转改”活动中,央视记者发掘并报道了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土豆大丰收却遭遇销售难的新闻,并在电视上公布了农业局局长的手机号码,这个手机号码成了“土豆热线”,各地商贩纷纷打电话咨询,一篇报道打开了达茂旗的土豆销路。在未来,我们还可以继续报道来自基层的各种困难,解决基层民众的“卖粮难”、“卖菜难”、“卖水果难”等等,满腔热忱帮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把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新闻报道权、舆论监督权用到为百姓造福上。

总之,在理解、认识和实践“走转改”活动中,我们要“吃透两头,上下贯通”。全面、准确、科学地领会中央精神,同时要了解、体察、熟悉基层民情。走基层是一次行动,是高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基层是一次出发,是为民排忧解难的追求;走基层是一项要求,是担当起弘扬正气的责任。一句话:节目质量要上去,记者就要走下去。(作者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