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佳作赏析 > 正文

报告文学写作的困境与出路

2011-12-06 16:17:28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精神和思想资源不够丰富,影响了作者对所写对象的感悟能力

长期的大一统的思想教育,使我们习惯于将个别和特殊上升到“一般”之中,但也正因此,使我们的言说,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创造性、新鲜感,使我们因为“语言”的一般,而失去了“存在的家园”。真正的原创性,首先是来自于个别来自于特殊的,虽然这一“个别”这一“特殊”因为没有“一般”的保证,容易让人觉得失去“规范”,但也正因此,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才给“一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使“一般”的生命得以在鲜活中成长。在《大医之道》中,作者写了主人公以中医抓配中药的“和”的辩证思维和方法,来处理现代的人际关系并获得了成功,用主人公的话说:“懂得怎样用好黄连厚朴,就懂得怎样用人。”这本来是一个极富精神、思想含量的“亮点”,即中医既是生理科学,更是一种哲学,如何运用这种中国传统哲学来处理现代社会的社会矛盾,正是我们当今时代的一个大的社会问题、思想命题,但作者仅仅是点到为止,未能围绕此点给以相应的深入与展开。再如,作者写了主人公的“学会委屈”和博爱精神、容忍精神,写了主人公的坚韧不拔的执著精神,但作者却将这些统统淹没于一般性的“美德”范畴。在我看来,作者在作品中所写到的,主人公沉浸于台湾慈济医院的佛教音乐之中,主人公的中医世家的出身及悬壶济世的文化传统,主人公所具有的山西万荣人的特殊的性格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等,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给以突出处理的。我们的报告文学作者,是多么地需要在汲取精神和思想资源时,去除精神和思想上“一般”的“遮蔽”,回到“个别”和“特殊”,从而让自己的作品成为构建新的精神和思想大厦的一砖一瓦,从而让自己的作品成为“创造”而不是“复制”——虽然这“复制”也可以是精致异常美轮美奂。

离新的成功的山顶还有一步之遥,我们期待着我们的报告文学作者跨出这关键的一步,在新的山巅唱出时代的“大音”。我们期待着。

(傅书华 作者系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