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孙佩玲
与新媒体相比,报纸的最大优势就是专业性、权威性,而报纸的权威性又突出体现在时政新闻报道上。为了提升权威性,都市报也纷纷扩充版面加强时政新闻的报道。
都市报确立主流地位的必争领域
定位“市民生活报”的都市报素以其内容可读性、形式多样性、叙事平民性、版面活泼性的特点而广受百姓喜爱,也曾因此创造了报业史上的奇迹。
不可否认,诸多都市报曾在创刊初期为了吸引眼球扩张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定位低端,放大社会新闻的市场效果,使媒体的权威性大大弱化。然而,随着报业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读者的口味越来越挑剔,阅读品位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认为,上世纪90年代末,都市报进入发展的“平台期,其表现是,市场利润微利化的趋势及社会满足度、尤其对主流人群(社会行动能力最强、最具社会影响力那群人)满足度下降。”①
于是,基于市场发展和扩张领域的需要,都市报纷纷用转型来提升发展的空间,不再满足于对社会生活表象的扫描,而有志于“引领”社会发展深层的走向,抢占主流渠道、争取主流人群,进一步追求主流影响力、提高报纸的厚重感,建立权威的话语权。
何为主流?主流传媒就是“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主要指那些具有较高的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的社会成员)作为自己市场诉求的传媒”,②也就是以质取胜的传媒。
时政新闻作为主流化的重要“指标”,因其报道内容涉及国家、地方的重要政策法规,权威性、影响力以及被关注度很高,成为都市报在争取主流受众、确立媒体在社会中的主流地位以及新闻主流价值的“必争领域”。
从差异化报道中寻找突破口
时政新闻就报道内容来说,包含非常重要的政策信息,新闻价值很高;同时,又与百姓的根本利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被关注度极高。这些都决定了时政新闻本身就是一座“新闻富矿”。
但时政新闻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新闻源大多宏观、抽象;报道内容大多全局、长远;报道方式大多是“上情下达”的单线发布。而读者则追求微观、具体和可读,更关心个体和当前,更希望互动式的传播。如果处理不好报道方式方法,即使新闻再重要,也不会吸引读者眼球。
因此,都市报在时政新闻报道上应该强调差异化,保持自己深入百姓生活采集鲜活素材的作风,与党报比“市民性”、与新媒体比“独到性”、与同城媒体比”个性”。
这要求报道必须从市民的角度和生活入手,以平易近人、亲切的叙述方式来报道,真正做到“上下够得着”,③即不仅百姓爱看,还担负起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责任;不仅要反映社情民意,还通过精心策划、深入民心的报道,调动起民众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鲜明的市民定位,强调“本地化”、“原创性”
网络的无地域性是其优势,但同时其在对地方新闻的介入上力量不足。面对网络竞争,都市报应该增加其不可替代的“地方影响力”。
本地新闻是独家新闻、原创新闻的源头。纵观当前的各大门户网站、手机报等新媒体,其新闻内容尤其是地方新闻,都是以各地纸媒为主要转载源。所以说,本地新闻是都市报应该坚持并做强做大的领域,只有本地新闻才具备原创和不可复制性,才是都市报在竞争中取胜的一大法宝。只有本地的,才是唯一的。
如天津《每日新报》在2010年第8次成功改版后,特别将本地时政新闻版面重新整合并优化版面配比,将本地时政新闻放在本埠新闻版块的第1至第6版之间,遇到当地重大时政新闻时不惜版面突出处理。据粗略统计,目前其本地时政新闻占据一版封面头条达93%左右。
地方政策报道做足“服务性”、“实用性”
政府部门的一项政策、法律法规的出台和调整都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作为承接政府部门与百姓信息沟通的桥梁,都市报应立足百姓,以他们的视角将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予以解释和梳理,用亲切、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进行阐述,而非自上而下的公告式的信息罗列。说白了,就是要心中装着读者,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人性化处理新闻,让报纸充满情感,让关怀跃然纸上。只有胸中装有读者,读者才会把报纸装在心里。
比如劳动人事部门的医保、就业政策;卫生部门的就医、医院改扩建措施;教育部门的中小学升学考试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信息都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按照职能部门的工作新闻发,只能成为替职能部门表功的空洞干瘪的文件,这样的信息传播效果是大打折扣的。要换位思考,用百姓的视角来“软化”工作新闻的生硬,让成就报道、会议报道、政策法规报道生活化、通俗化;用百姓看得懂的语言、标题以及版面表现形式把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市民。
2011年8月2日,《天津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示,《每日新报》不惜用7个版的规模提取规划中涉及保障房、交通、市政、教育等内容予以刊登,做解释性报道,一版封面大字标题突出醒目,创天津当天报道规模之最。该报总编辑说:“我们要坚持把本地的时政新闻做足做深做透,让更多的市民关注这些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关注这些信息会给他们现在或将来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此外,还应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做足实用类新闻,力求让读者形成阅读习惯。从每天要看的天气预报,到本地衣食住行各类资讯,以及每年固定时期的供热、春运车次大黄页,防流感、招考实用手册等,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网络只能做到摘抄和转载,难以做到突出“地方特点”。
写作方式和报道视角的“专业化”、“个性化”
在如今“人人都能当记者”的草根时代,专业性的新闻报道永远是专业记者的强项。比如体验式采访、镜头式描述的写作方式,调查性、解释性的深入采访方式,主题式新闻的版面表现形式等,都是有专业采编理论支持的新闻操作手法。
新闻操作的专业性是都市报的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它的优势。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都市报积累了一套宝贵的“财富”——专业化的内容原创能力。这些是单纯的网络媒体所无法匹敌的。首先,报纸拥有专业的采编队伍以及长期运作中建立的广泛的社会网络,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和深度剖析能力。其次,新闻内容的采、编、播以及广告、发行都经过了一道道严格的把关,公信力、权威性较网络媒体高。比如对于医疗保险、个税征收新办法等一些抽象的、专业的政策法规,可运用专业的故事化的手法进行报道,采用个性化解读方式进行传播。
可以说,这种系统的、专业化的新闻操作手法是过去以及将来报纸吸引读者的一个招牌,都市报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与网络媒体抢夺话语权。虽然新媒体格局下流传着“公民新闻”、“草根新闻”的理论,但是,专业的、个性化的、有深度和角度的新闻才是有持久力和经得起反复考证的。
加强新闻报道策划,增加“互动性”、“影响力”
新闻报道策划可让新闻价值实现最大化,是独家新闻的孵化器,是在新闻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尤其在当今多媒体竞争的环境下,互动性的新闻活动更能提高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关注度。
2011年7月,天津市政府将本地企业“利达集团”列为“放心主厨食堂”,生产的“放心馒头”主供天津市场。拿到工作通稿后,《每日新报》考虑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情况下,市民更关心食品制作环节的安全性,决定征集市民去“主厨食堂”参观放心馒头的制作全过程,引来上千市民争相报名。此活动体现了很强的策划性和互动性。
此外,为了改变工作新闻报道方式,《每日新报》还与天津市政府办公厅联手开设“民生专线”专栏,开通热线倾听市民呼声,总结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反馈给职能部门,并与网站互动,把职能部门领导请到天津网接受网民提问,并由记者及时梳理、归纳,通过报纸反馈给社会。此类报道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上下够得着”,既宣传了职能部门的工作,又让老百姓参与,反映他们心声,为市民解难题、办实事。
注释:
①②喻国明:《一个主流媒体的范本——<纽约时报100年>读后》. 《新闻界》2002年第5期
③李军林:《浅析都市报主流化趋势的成因与对策 》.《新闻界》2008年第1期
(作者单位:每日新报)
来源: 《新闻实践》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