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期刊 > 正文

可信、可读、可鉴、可存——评《山西期刊史》

2011-12-05 17:07:37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文/王 蒙

皇皇800余页、95万字的《山西期刊史》赫然摆在我面前。翻开它,从1900年到2008年,百余年山西期刊发展的历史犹如长幅画卷缓缓展现眼前。一行行清晰流畅的文字、一幅幅珍贵无比的图片,默默诉说着山西期刊百年发展的风云变幻。《山西期刊史》16开本、硬皮精装,由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和山西省期刊协会合力编纂,沉甸甸的重量显示了它厚重的分量。作为全国首部全面、系统的地方期刊史专著,它的问世不仅为期刊史料的积累做出了巨大贡献,更开启了期刊史研究的又一全新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期刊研究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展开,期刊史的研究也得到了更多关注,但对于地方期刊史的研究依然十分薄弱。这方面研究虽然在诸如《内蒙古期刊事业》等期刊区域研究的著作中有所涉及,但却显得零碎、不系统。这也就更加凸显出《山西期刊史》一书的意义和价值。

成书实属不易。该书后记中提到,从提出设想到最终完成,整整用了8年时间。因前无比照,又无借鉴,整个成书过程只能是“从战争学习战争”,其间的艰辛付出可想而知。所幸的是,这样一部恢宏著作终于完成。研读之后,感觉除了奠基意义外,在编写方面也颇具特色。

点、线、面结合——脉络清晰,全面系统

历史如果不去梳理,许多熠熠生辉的宝石就会遗散。如果不是读到《山西期刊史》,又怎会知道一个内陆省份在历史长河中会涌现出那么多闪耀着夺目光彩的期刊?山西留日学生所办的代表时代潮流的《第一晋话报》、《汉帜》、《晋乘》等刊物,以山西为中心的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创办的革命进步刊物《晋察冀画报》、《人民时代》等,改革开放新时期山西期刊的多个“首创”如《党史文汇》、《编辑之友》、《对联》……顺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轨迹,如何将这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期刊群像描摹得清楚明白,是《山西期刊史》编写所面临的一大考验。编者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将纷繁芜杂的史料剪裁得体,编排妥当,形成一个清晰明了的发展脉络。

从1902年创办的《晋报》到21世纪的“新刊”涌动,《山西期刊史》以时间为序铺陈历史。全书共分10章,分别论述了辛亥革命前期、民国初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曲折时期、“文革”十年、改革新时期等时间段山西期刊面貌,将一个个具体的期刊分门别类、对号入座,又前后呼应、自成一线。其中,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将山西期刊史分为两部分,前后以不同的侧重点进行编写。

新中国成立前期的各个阶段,编排划分的依据比较多样,或以地域划分,比如“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期刊”、“晋绥抗日根据地的期刊”;或以时间划分,比如“民国初期山西报刊的驳杂”、“五四运动催生的新文化期刊”、“大革命浪潮中的微澜”;或以团体划分,比如“牺盟会与新军的报刊宣传”、“战动总会的抗日动员”;或以阶级划分,如“走向胜利的人民期刊”、“反动政权覆灭前的阎管区报刊”。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期刊又大多短命,朝生夕灭,因而以多样化依据进行划分是符合社会实际且具有可行性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阶段,基本以期刊自身分类作为划分依据,比如文艺期刊、行业期刊、理论期刊、科技期刊等。同时,还对某一时期特别突出的期刊进行专节介绍,比如《创造“青年”的辉煌》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山西青年》重视办刊质量,一步一步扩大自身影响的过程。《走向思想解放的前沿》则介绍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山西师大学报》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短时间内在山西高校学报中异军突起、独领风骚的过程。

该书每一章节的编写兼具“刊、文、事、人、论”5个要素,对重要的期刊还进行细节挖掘,比如描写刘琦创办《山西民间文学》之初租下6平方米的卫生间改造的办公室,一个人包揽所有工作的艰难过程,细节感人,真实可信。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山西期刊史》的编写没有将眼光局限于山西地域之内,而是始终将山西期刊的发展置于全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轨迹之中进行全面考察。每一章之前都有对全国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期刊发展的基本介绍,每一节的内容也会杂糅进全国性的背景资料,力图使读者在明了全局的情况下,更容易把握山西期刊的发展,并从中以一斑窥全豹,给人以强烈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