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采编学 > 正文

针砭时弊巧用"时"--谈时政报道如何表达社会关切

2011-11-24 16:07:15  来源: 人民网-传媒频道  作者: 平 萍  
视频加载中...

针对工作报道如同一湖静水,平淡乏味,不易引人注意的问题,演好“重头戏”。具体来说,在报道思想上,要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把镜头对准群众,把版面留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报道一些对实际工作具有“他山之石”作用,甚至可以拿来直接应用的新思路、新招数和新经验。在报道内容上,要防止撒“胡椒面”式的做法。围绕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注重用重锤,敲响鼓,增“强音”。在报道形式上,既可以用百变的面孔带来刺激,也可以用多样的组合变换形式,还可用不同的配器深化主题,充分发挥“组合式”、“捆绑式”报道的威力,使重者更重,轻者不轻,构成既快又有深度的信息传播,收到“1+1>2”的效果。在表现手法上,“一砖一瓦”慎选择。可选有特色的事实,择有特色的内容,抓有特色的问题,挖有特色的细节,集中反映其突出特征,也可叫“截枝摘叶”术。在风格上突出视觉性。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视觉新闻,不仅会使受众看到生动的场面、感人的情景,而且还可诱发记者的报道思路,使报道形象化,增强报道的准确性。由此,适当加入视觉元素,可能会帮你将采访所得的新观念、新经验、新问题,通过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场等事实传播给受众。

文无定法。创新工作报道空间很大,只要我们善于研究工作报道的特点,尤其研究易于出现的各种问题,发现常态中的新变化、相同中的不同点,谱就“进行曲”,唱新“四季歌”,演好“重头戏”,也就不难让“旧船票”登上“新客船”。(作者单位:洛阳广播电视台策划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