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期刊 > 正文

网络热词传播下的受众民意

2011-11-24 17:13:26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网络热词折射社会情绪

网络热词的形成和传播,使得其内容及其引申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意义,成为网友争议的一个焦点,网络刚好为公众提供了“观点的自由市场”的技术支持和操作平台,每一位网络受众都可以借其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观点,甚至宣泄不满情绪。而网络媒体作为能够满足网民宣泄需求的有效载体与手段,它可以使当事人的不满情绪在最短时间、最大范围,以最大能量得以表达和释放。

2011年初,我国抑制通胀压力的政策再度面临新一轮的考验,入夏以来,对中国物价上涨的描述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报端,新浪则在“多种商品价格上涨”的专题里列出几十种产品的价格浮动。于是继“姜你军”、“蒜你狠”、“豆你玩”等网络热词后又出现了“药你苦”、“棉花掌”、“煤高宗”等词语,表达了物价上涨给受众带来的生活压力。

2010年,一条关于房价走势的消息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国土部部长称房价肯定会下跌。之后在国内几个微博平台上,该条消息被写成了“国土部部长称房价肯定会吓爹”。“吓爹”这一网络热词迅速在网络疯传并迅速流行,受众借“吓爹”一词调侃房价将疯涨,实则表达了民众对于房价居高不下的一种不满情绪。

一直从事网络语言研究的专栏作家黄集伟认为,在信息透明度增加之后,当人们发现这个世界有很多不完美的事情时,由于无力而郁闷,从发泄个人的压力,到关注公众及不同群体的社会问题,网络热词感知并记录种种社会心理和民间情绪,从这一角度讲,网络热词也可叫做“社会热词”。

网络热词表达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网络受众的公民意识更多指的是网民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的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这个角度讲,网络热词包含的是网络受众对社会热点、某人某事的态度,是一种情绪和感情的表达。

网络热词是一种民意表达。万瑞数据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师高代鹏认为:“网络热词的发源地,从某种程度来说,也可以说是民意代表阵地。”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网络热词除了反映当今的社会意识和文化外,它更直接地表现出民众的意愿,网络热词每个字眼的背后都是一种曲线的意见表达,网络民众正是通过一个个简单的词语,呼吁政治生活的透明,为民众争取知情权,体现了强烈的舆论监督意识。

“联合利华、宝洁、纳爱斯、立白等日化用品生产企业的大部分日化品牌都将提价,平均涨幅达10%左右。”2011年3月,这个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引发网络强烈关注并催生了一个网络热词——“日不落”。民众对于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类事件尤为关注,“涨价”已经成为民众心中“永远的痛”,随着房价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等一系列涨价风愈刮愈烈,民众对于涨价的谈论早已成为各大论坛的热帖内容,人们希望物价能趋于正常,政府能出面协调,对于不合理的涨价现象已是深恶痛绝。“苹什么”、“姜一军”、“糖高宗”、“气死你”等一个个网络热词不仅是网民对物价上涨的特别关注,同时也是网民呼吁相关部门采取诸多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还百姓一个稳定生活环境的愿望和心声。

2011年3月,有网友发帖对地方政府豪华办公大楼进行集中曝光,其中,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作为一个财政穷县竟在建“超过8个美国白宫”的办公楼引起网友热议、声讨,当地政府辩称此楼完全是为了“节约资源,并能提高效率”,于是网友送其一个名字“赛白宫”。短短几天时间,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赛白宫”,使其成为2011年上半年最热的网络词语之一,“赛白宫”也成为“节约资源”的代名词。当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希望工程、贫困地区时,“赛白宫”无疑激起了网民的愤怒,待在舒适豪华办公楼内的公职人员又怎能真正心系百姓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呢?网友在指责其地方政府弄虚作假、挥霍救济款的同时,更多的是为政府的不作为、不监管痛心,“赛白宫”不仅仅是一种嘲讽,更是一种民众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