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人 > 正文

周志懿:传媒社会责任建设任重道远

2011-11-15 15:32:47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主持人:您现在重点关注哪个领域?

周志懿:虽然我现在在企业媒体,但是对整个传媒行业的大视角、大趋势、大背景还是关注的,因为企业媒体也属于传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媒体人,你不了解媒体的形势和方法,你自己的媒体也有可能落伍。现在我关注的有这样几个大的方面:第一,转企改制。前不久刚刚举行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把推动文化大发展作为一个主题,以决定的形式向全党和全社会进行公布。非实政类媒体的改组在今年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也有一个时间表。转企改制会面临哪些现实的困难?推进的情况如何?是真改还是假改?从学术的角度来讲,我会关注这个话题。我的娘家《传媒》杂志最近也进行了改制,整体划归到中国书籍出版社的体系,也衷心祝愿娘家借转企改制的东风越办越好。

第二,我关注媒体融合中的“化学反应”问题。在传播学理论里面也有这样的理论,当传媒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媒体的形态进一步丰富,媒体会出现同质化的特征。现在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在微博上经常看到全国的都市报头版头条基本上是统一的,甚至大部分标题都一样。他们关注某一个事件,这样客观上造成了一种媒体的同质化现象,某种程度上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也没有体现各个地区、各个媒体自身的特点。大型的传媒集团通过各种不同的媒体形式来传播,但是他们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一样的。这是化学融合不够的问题,也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的捆绑,因此,我关注这个话题,如何在国内组建大型传媒集团的过程中,用不同的媒体形式根据不同的传播规律来运作,从而发挥不同的作用。真正达到互相传播补充的作用,形成合力。

第三,现在重点关注的就是,现在正在配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做的“传媒社会责任”课题的研究。这是一个新领域,目前还是一个空白点,我正在积极的研究。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的媒体融合有“化学反应”的现象。微博兴起之后,您认为对媒体而言,他起到了一个怎样的化学反应?对媒体而言它意味着什么?

周志懿:微博本身就是一个媒体,用陈刚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微博是人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反映。微博出现以后,对微博之前的各种媒体形式,是有冲击的。因为在这之前,更多的主要是单向传播,媒体生产什么,受众就看什么。媒体拥有很多记者和信息采集人员,通过他们去挖掘信息和内容,进行内容的生产,发布给受众。微博产生以后,人人可以成为记者,人人可以发布信息,人人可以了解情况。它的及时性、互动性、高度的链接效应远远超出了我们原来对媒体所理解的范围。我认为这是对在微博产生以前的媒体形式的极大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