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佳作赏析 > 正文

新媒体传播范式下微博的话语困境

2011-11-14 17:40:23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宋晓楠

最近一年来的许多新闻事件都有微博的介入,业界对于微博所隐含的巨大的传播效力也多有文章论述。微博在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时,从其引发和参与的诸多公共事件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微博在推动其传播效力的深层化的同时,本身的弱势(这种弱势更多地体现在其话语特征上)也阻碍或者偏离了事件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从新媒体传播建立的这种特色范式的角度,分析微博目前发展的话语性困境。

媒介生态环境与新媒体传播范式

媒介生态环境概念的引入。在对微博本身的话语形态进行考察时,媒介生态环境其实是个不能越过的话题。媒介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是指媒介对于自身信息接收者的影响,还必然包含媒介之间的竞争与影响。同时在广义上,媒介环境的影响还必然涉及媒介技术和信息传播对自然和文化的影响。当媒介环境发生影响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种媒介生态。媒介生态指向一种系统的和谐结构,主要关注人与媒介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探讨如何在人的参与下维持媒介环境的健康、平衡,从而使人与媒介、媒介与媒介之间保持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并以此为前提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那么,媒介生态如何对人类的文化施加影响,从而实现自身系统的不断演进?像绝大多数的自我作用系统一样,媒介生态系统对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作用在历史中发生了相当巨大的变化。①按照戴维阿什德的理论,媒介生态环境受到其周围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判断的是,目前的媒介生态环境实际存在了多种新媒体的因素。从最初的报纸、电视到如今的网络,作为一个复杂的媒介生态构成环境下的新的媒体形式,微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制约与影响。

探讨媒介生态环境的意义在于评判微博话语现时的发展困境可以考察的环境的介入因素。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构成的生态环境中,其实还有着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复杂意义,微博自身的传播内容也包含了最为广泛的学科涵义。

新媒体传播范式。微博还是一种正在发展的媒体形式,是借助新媒体技术而增生。在探讨微博的新闻学意义时,我们很难找到与其对应的学科领域的定义。在现有的概念认识系统内,多元观念的相互影响和讨论,客观上必然带来对微博认识的逐渐清晰,甚至最终达成共识。所以在此以“范式”的概念来进行解释。西方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创造性地引入“范式”概念。他认为,每个学科领域都有一个科学共同体,环绕在科学共同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必须遵循共同体的研究范式,范式成为区分学科的重要标志。传播牵涉某种媒介或某种形式的技术,并赋予讯息以形式,亦即范式,范式指的是对经验和信息的选择、组织和展现。范式在表现形式、性质、目的、影响力和选择方面凸显在传播中,便成为传播史演变的缩影,简言之,传播范式就是传播得以构成的方式。信息技术和传播范式不但会改变诸多的社会行为,还会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不断游移。任何“范式”都意味着由一定的概念或术语、一定的世界观(主要是信念与价值)、一定的范例所构成的实践模式或理论模式。②

从语言学上来讲,新媒体传播范式是由多种语言语体形态构成的。媒体自身的语言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内在变迁。语言形态是其反映社会的最大显性特征。当我们结合了以上两种理论,可以看出微博目前的传播语境是在媒介生态系统下结合了新媒体的传播范式构建而成的。这也为微博的话语特征提供了独特的外部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