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 正文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福建惠安海岛女民兵

2011-10-24 16:13:21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女民兵们身着传统的惠安女服饰巡视海岸。记者 朱磊摄

近日,我们再次到访福建省惠安县大岞女子民兵哨所。第一次来时正值春节,而今已是初秋。特地换上了惠安女服饰的女民兵们,整齐行进在秋日海边巡逻线上,英姿飒爽中更露出惠安渔家女的柔美。她们是福建沿海惟一一支全部由当地渔家女组成的海岛哨所女民兵。

大岞女子民兵哨所地处泉州出海口,位于崇武半岛最东沿海突出部,每日负责监控泉州湾以北的海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大岞海防哨所从1956年成立以来,至今已经历55年风雨。副哨长张丽蓉今年38岁,是女民兵中年龄最大的,在哨所已工作整整20年。最小的蒋庆珠,今年才17岁,9月22日刚入所。全体9名女民兵平均年龄23岁。

哨长张亚平,是哨所唯一的男性,也是大岞村人。自退伍回乡,张亚平便是村里的民兵营长,同时兼任哨所的哨长,也是大岞第六任哨长。带着一群和自己孩子一般大小的女兵,张亚平又是指挥员又是“老父亲”。

尽管家都在本村,最远的也不过10多分钟路程,可张亚平和9名女民兵却始终按照哨所守则,每天24小时坚守在哨所内。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清晨6时40分起床后,早饭、巡逻、队列、体能训练,每一样都不少;下午战术训练,巡逻、读书学习,每一样都和正规部队一样;晚饭后是短暂的娱乐,看电视、唱歌、上网,21时30分晚点名后,便是每两人、每两小时轮流夜班值勤,其他人熄灯就寝。

常年练战备、平日保家乡。这些不穿军装就跟普通渔家女没两样的哨所女民兵们,个个身怀“绝技”。射击,她们顶呱呱;投弹,个个是优秀;识别军图,一看一个准;而且她们还兼任大岞村义务消防员,凡有火灾,或是台风季节,她们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不落人后。

三餐自己买自己做,家在咫尺不能回;跑步投弹巡逻观察,磨粗了手晒黑了脸。外人眼中是神秘与好奇,女孩们度过的却是这样单调、规律的一天又一天。

走进她们的寝室,满眼只有一个感觉:齐刷刷的整洁——7张床铺7床被、每一床都叠得如同豆腐块;7顶军帽7双鞋,每一顶每一双都摆放在同一方向同一位置;白床单拉得平平的,没有一丝折痕,一条条扣绊银光闪闪的武装带纤尘不染。

虽说不是正规部队、甚至连预备役都不算,但她们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正规兵!

踏着夜色,我们来到蒋庆珠的家。这是一间石头盖起的二层小楼,与当地普通民居无二,唯一不同的,是这间房子已有60多年的历史,是小蒋爷爷留下的。墙外屋内连最简单的粉饰都没有,楼层间,既没扶手也没护栏,可以直接看到楼下。因为年久失修,天花板下全部用塑料布遮掩了起来。“要不,一下雨就到处漏水。”小蒋的母亲说,“她哥哥还在上大学。把孩子送到哨所,就是觉得那里孩子素质高、进去的个个有出息。”

大岞哨所有出息,远近闻名——55年来,大岞海防女民兵班曾多次在全省民兵大比武中,荣获优秀成绩。2004年至今连续7年获市级综合考核第一名。在全省考核中,副哨长张丽蓉、民兵张淑萍、张小玲分别取得第一、二、三名的优异成绩。女民兵班还曾先后12次受到市级表彰,4次受到省级表彰,被省妇联授予“省级巾帼文明岗”。而她们最高的奖项,就是2002年被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联合授予“全国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

如今9名女兵,6人是党员、1人是预备党员。

张亚平告诉我们:“南京军区和福建省军区春节期间专门派人来此慰问调研,现在的条件大大改善了。”

加厚了的床褥、新装的40升沐浴器、重新更换的最新观测装备,还有崭新的42英寸液晶电视和3台电脑,每人的军服也新添了一套最新制式的。每名女民兵的津贴也从每个月1000元涨了一倍,每人还额外增加了伙食补贴。

“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要让女兵们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张亚平说。

除了物质上改善外,南京军区和省军区在与地方沟通后,还特地为辖区全部哨所民兵未来发展制定了新政策。鼓励她们精兵爱武的同时,利用日常时间积极学习,为下一步真正从军入伍或走上社会,打下文化基础。

“刚刚调离的两名老兵,一个考上了函授本科,另一个考入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张丽蓉说,“现在条件这么好,我一定要帮助姐妹们在部队的熔炉中成长成材。”(记者 赵鹏 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