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采编学 > 正文

微博话语权的六条定律

2011-10-23 11:55:00  来源: 网络传播  作者: 钟金华  
视频加载中...

准确公开,才能正确引导

当突发事件或舆论监督事件发生时,政府权威机构(权威角色)介入不及时,或者对信息掌握不到位、回应不清楚,或者对真相不公布、不解释,有意隐瞒、文过饰非,或者措施失当、处理不公,都容易让事件信息传播得到相反的社会效果。“7·23”动车事故的信息反馈失当和郭美美事件中红十字会的应对不及时、不公开,都造成社会负面情绪的蔓延和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崔永元说,“新闻发言人,请不要让新闻发炎。新闻媒体对于动车追尾事故发出的一连串追问,希望尽快听到铁路部门的回答。”但是“7·23”动车事故第一场新闻发布会是在事故发生后26小时15分才开的。

与此相反,事故当晚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连发微博,对抢救工作进行关注,联系温州市有关部门、当地党政领导全力组织施救,并转发浙江省卫生厅等的抢救情况。蔡奇的微博得到网友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对及时传递正确信息、舒缓对立情绪、进行有效救援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微博的信息是公开的,这一点与即时通讯点对点的隐蔽私聊截然不同。微博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成为舆论监督的好工具,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还可以引导公众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只有充分利用微博、论坛、新闻网站等网络互动公开平台,及时、准确、负责任地使用话语权发布有效信息,才能起到更好的正确引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