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期刊 > 正文

党的新闻播音事业的光辉历程

2011-10-19 15:57:13  来源: 人民网-传媒频道  作者:   
视频加载中...

这一时期是广播事业迅速发展的时期,节目内容较建国前要广泛得多,形式也更为丰富。播音员在播新闻、评论、通讯的同时,也开始参加录音报道、时事对话、广播大会、剧场实况转播的播音。

随着播音事业的发展,播音业务和理论研究也逐步深入,走向系统化和正规化。1955年3月,全国播音业务学习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性播音会议,同时这次会议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业务学习会。来自全国的播音员代表不仅学到了许多有关业务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认识了播音的重要性,巩固了专业思想,端正了对工作的认识,对以后全国播音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958年5月,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从中央台(广播)播音部调来的沈力成为我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

初创时期的电视台没有自己的新闻评论,播出的新闻评论节目就是图片影像资料配以播音员朗读的述评稿,或者干脆就是由播音员口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发表的评论,节目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图片与声音大多匹配不起来。由于报纸评论和广播评论由来已久,所以电视新闻评论样式主要仿照这两者,并把声音和图片结合进行传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为了适应广播电视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要,1954年,我国建立了第一所培养广播专门人才的学校——北京广播学院。1963年正式招收播音专业学生,从此我国有了培养播音专门人才的正规学校。

1949年到1966年,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同时播音队伍也迅速壮大。正如1952年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的“播音员应是有丰富政治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宣传鼓动家”,“每一个播音员都应是人民的喉舌,要使自己的声音真正表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气魄”那样,这一时期的播音风格主要是用激情澎湃的语言和语调去为奋勇向前的解放军战士、为热情似火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们高调鼓劲,这样的播音风格有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是那个时代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那个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播音事业同其他事业一样,遭到严重破坏。许多播音员被扣以“反动权威”、“黑五类”、“修正主义”等帽子,受到批判,调离播音岗位。“文革”初期,各地方台都撤销自办节目,全天转播中央台节目。有的台,播音员全部下放劳动。在极“左”路线的冲击下,延安、陕北和新中国成立后播音方面的许多优良传统被抛弃,“高、平、空”的大喊大叫,充斥在电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