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期刊 > 正文

驱动报纸变革的三股力量

2011-10-19 15:47:59  来源: 人民网-传媒频道  作者:   
视频加载中...

《传媒》供稿

在这世界上,目前还没找到一种死亡的媒介,就像电视出现时有人预言广播将会被淘汰,有谁会料到“汽车社会”的出现令广播生机盎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43年春季的某一天”清晨,报纸依然飘着墨香摆放在餐桌上。因此,考察报纸生存环境的变化,辨别当前报纸变革的方向和驱动力,对推动报业发展来说具有现实意义。

市场化:影响价值判断的主导力量

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中国报业尤其是晚报都市类报纸都正走在市场驱动的道路上。

报业既具一般产业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特殊性,过分强调后者而否定前者的不正常现象正在扭转。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是彻底的、可核查的、不可逆的、坚定不移地按照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因为它生产的是一种产品,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才能生产得好、生产得多。毕竟,没有市场谈何阵地?”,“将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从事业单位改为企业,是新闻出版单位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

今年5月30日,《辽沈晚报》举行整体转企改制仪式,迈出了采编、经营整体转企改制的实质性步伐,此举被认为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折点,为晚报都市类报纸的转制改革确立了样板。

对于报纸转企改制带来的变化,从业人员最关心的可能是切身利益,如事业编制身份等。但更深远的影响恐怕是市场逻辑在新闻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按照市场新闻业理论,报业市场竞争必须在四个市场上采取行动:读者市场、新闻来源市场、广告市场和投资者市场。新闻部门必须顾及这四种市场,从而出现两种新闻生产理论(见下表)。这两种理论会有一致的时候,但更常见的是冲突。

新闻生产的市场理论

一个事件/议题成为新闻的可能性;与信息可能对投资者、赞助者等各方造成的损害成反比;与发现新闻的成本成反比;与报道新闻的成本成反比;与所吸引的广告商愿意为之出资的目标受众的规模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