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黄 宏(闽东日报社)
推荐单位 |
宁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 |
工作单位 |
闽东日报社 |
姓 名 |
黄宏 |
性别 |
男 |
民 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64年8月 |
籍贯 |
福建省莆田市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身份证号 |
|
从事新闻工作时间 |
23年 |
职 务 |
闽东日报副总编、宁德晚报总编 |
职 称 |
主任编辑 |
学 历 |
大学 |
学 位 |
学士 |
联系电话 |
|
类别
(请打勾) |
记者
( ) |
播音主持
( ) |
评论员
( ) |
编辑
(√ ) |
校对
( ) |
制片人
( ) |
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奖 惩 |
《判刑几年当庭算清楚》获十六届福建新闻奖三等奖;《闽东“银凤凰”“飞”入十七大》获十四届福建新闻奖二等奖;《来自灾区响亮的读书声》获十三届福建新闻奖三等奖;《好好管一管网吧》系列报道获第九届福建新闻奖二等奖;《六都四百农民出远门种草莓》获第十三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三等奖;《下闽南闯广东提篮小卖》获第五届福建新闻奖三等奖;《设卡半年收税60万撤卡半年收税超百万》获福建新闻奖二等奖;《可贵的一个百分点》获福建新闻奖二等奖;1999年9月被评为福建省对外宣传先进个人;2001年2月被评为宁德市优秀新闻工作者。 |
个
人
简
历 |
1984.8-—1989.10 任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教师
1989.11— 任闽东日报社政教部副主任、要闻部主任
2004.3— 任闽东日报社总编辑助理、宁德晚报总编辑
2004.9— 任闽东日报社副总编辑、宁德晚报总编辑
|
事迹材料
黄宏,男,198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1989年11月从事新闻工作,2004年任主任编辑,现任闽东日报社副总编辑、宁德晚报总编辑。
23年来,黄宏同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组织和编辑了大量精美版面和优秀稿件,创新并总结了许多办报理念和方法,先后有近20件作品获得福建新闻奖和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等,并荣获福建省对外宣传先进个人和宁德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一、忠于职守,奉献在新闻采编一线
1989年11月《闽东日报》复刊,黄宏同志就加入了新闻队伍的行列。不论是作为一名夜班编辑、部门负责人,还是带班领导,每逢重要历史时刻、重大新闻事件发生,该同志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导向意识,在稿件的取舍和提炼方面,站位高,眼光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策划,大胆创新,合理组织编排稿件,得到新闻同行的较高评价。
长期以来,黄宏同志忠诚和热爱党的新闻事业,始终坚守在采编一线。在工作中,他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反复阅读每一段文字,从中发现新闻亮点和编辑出好稿件。2001年1月6日晚,黄宏同志在当班时看到一篇消息,反映福安市一家私营企业为了打破家族经营的窠臼,出让股份给企业高素质人才的做法。该同志反复阅读稿件后,通过电话与前方记者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探讨,为这篇消息确定新角度,并做标题“三成股份转让‘智多星’”。文章见报后,在闽东企业界引起强烈反响。这篇文章也因此获得当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和福建新闻奖二等奖。作为一名编辑,黄宏同志具有很好的版面意识,由他设计和编排的版面多次获得新闻奖项,是目前报社中获奖版面最多的编辑之一。
二、勤于思考,不断总结办报新理念
地市党报担负着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发挥党报的引导功能、强化宣传效果,这是黄宏同志多年来不懈追求的目标。1994年初,黄宏同志接手负责闽东日报要闻部工作后,为改变当时要闻版报道形式单一的问题,率先提出实施“上规模、上档次的系列报道”模式。当年1月,他针对闽东人长期以来被“山”束缚、缺乏“海”的意识这一实际情况,向报社编委会提出开展闽东海岸行的想法,并拟定了详细的记者行走路线和报道计划。一个月后,《闽东日报》一版头题位置连续刊发了20多篇“973公里海岸行”的系列报道,在全区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波。半年后,黄宏同志又做起“山”的文章,推出了“小康之路”系列报道,带领记者深入基层,走村串户,写出农村基层生活的直接感受。
黄宏同志负责闽东日报要闻部工作近十年,先后策划组织实施了“争创小康村系列报道”、“闽东治理公路‘三乱’系列报道”、“闽东粮仓行”、“金牌如何走市场”、“闽东人在上海”、“关注‘三农’系列报道”“好好管一管网吧”等三十多个系列报道,每年平均三至四个。尤其是“好好管一管网吧”一组系列报道,紧紧抓住全国上下关注网吧问题的舆论优势,事先周密布置,报道内容点面结合,在当时产生极大的社会效果。这一组系列报道获得当年度福建新闻奖二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
黄宏在多年的新闻工作中,岗位几经变化,但他一直保持着创新意识,不断总结办报新理念。2000年11月27日,他在上夜班时发现一篇通讯员来稿《编外科技队、服务到农家》,反映霞浦县一批老同志热心农村科技事业的新闻事实。这篇来稿仅三百来字,采用新颖的写实手法,用农民与科技人员一问一答对话形式,烘托老科技工作者乐为农民献余热的精神,对正在开展的“三下乡”活动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该同志便决定将这条稿件编辑头条稿件刊发,并配发言论《科技下乡要重实效》。经他编辑的这条稿件获得当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和福建新闻奖二等奖。通过几年时间的实践和探索,该同志总结了“不拘一格选头条、精益求精编头条、纵观全局排头条”的编辑理念,并撰写了论文《开启报纸心灵的“窗户”——谈选编头条稿件的几点体会》、《与时俱进、把握导向——浅谈地市党报如何发挥正确的舆论的引导功能》等。
三、勇于创新,不断开拓事业发展新局面
2003年底,黄宏同志兼任《宁德晚报》总编辑,当时的晚报完全可以用“困难重重”这四个字来形容:150多万元债务,不足几千份的发行量,户头上仅有400多元,员工已经两个多月没有领到工资,再加上队伍年轻和经验不足,等等。面对这一切,他没有退却,而是满怀信心与晚报同志共同面对难关,闯出了新局面。
初时,黄宏同志针对晚报采编队伍年轻化、经验缺乏等实际情况,提出了“办报规范化、采编精细化、新闻本土化、内容生活化”的“四化”要求;同时,通过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晚报办报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强晚报年轻队伍的管理和教育,从机制、制度全方位、最大限度激发出一切积极因素。在2006年闽东遭遇六月份强降雨袭击和八月份“桑美”台风肆虐期间,该同志带领晚报采编人员连续作战十几天,指挥记者快速反应,深入第一现场,及时组织报道,在全市媒体中始终发挥领跑作用,得到广大读者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
为了办好晚报,他提出在形成自身特色上下功夫,加大对本土新闻的策划力度,深化新闻专题的表现力,最终达到提升报纸影响力的编辑理念。每年的“3.15”,他都会亲自组织晚报采编人员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版行动。几年来,该同志亲自组织策划了“闽东十大城市名片”、“闽东十大最美乡村”、“年度十大感动人物”、“宁德十大最具影响力品牌”,以及“百双眼睛看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变”等一系列报道,得到众多读者和上级新闻管理部门的好评。经过黄宏同志和晚报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宁德晚报》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传阅率逐年攀升,正逐步成为当地强势媒体。
在提高办报质量的同时,他一直致力于开拓晚报的发行和经营市场,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先后采取与部门联手、邮发自办相结合等多种模式,用最小的投入赢得最大的效益。今年,晚报又推出全新的发展模式,在全市发展千名小记者,此举为晚报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宁德晚报不仅彻底摆脱困境,影响力、发行量、经营收入等各项工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全体人员对晚报的明天充满信心。
黄宏同志从事采编工作二十多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编务工作的改革和提升,出谋划策;为报纸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奉献力量;为报社事业的发展和开拓,奋力进取。现今,他依然以严谨求实的作风,执着于新闻事业,奋斗在新闻战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