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传媒》杂志供稿 文/欧定敬
增刊,就是报刊逢纪念日或有某种需要时另出的册子。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可以在正常刊期之外出版增刊,每种期刊每年可以出版两期增刊。在期刊总量控制、新刊审批从紧从严的背景下,对期刊社(或编辑部)而言,增刊无疑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增刊资源,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用,值得认真探讨。
我国期刊增刊利用情况
《收获》、《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等文学期刊,凭借作家作品资源和成本优势,推出长篇小说或中篇小说专号增刊,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教育类期刊在增刊运作方面,《作文大王》主打栏目的做法颇具代表性。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的《作文大王》期刊,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注重读者参与的期刊名牌栏目,月发行量达到50万册。该刊对这些名牌栏目进行扩充,把栏目内容扩展成增刊。例如,由“笑话笑画”栏目策划了“小学生幽默笑话作文大赛”,由此推出“小学生幽默笑话作文”主题增刊,在增刊编辑中,配以漫画、寥寥数语的语文知识点评等,使小学生幽默笑话作文的写作和阅读不仅仅停留在“可乐”层面上,“可乐”之后还有回味,让小读者学到点滴语文知识。再如以趣味语文知识为主题,注重读者参与性阅读和互动性交流的“笑傲语文江湖”、“年度作文大王大赛”等以正刊主打栏目延伸出来的增刊多年重印。这样的增刊策划,依托正刊的栏目策划和活动,又使正刊组织的读者活动深度延伸,使正刊的经营空间得到了拓展。
社科类期刊多以刊发论文的方式出版增刊,其中不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结集,但某些期刊不问学术水准一概收费捞钱的做法,为众多作者和读者所诟病,引起社会对论文增刊的普遍质疑。
社科类期刊出好增刊的四点感悟
笔者在《就业与保障》杂志社工作期间,曾策划推出了一期“创业去——海西青年创业专刊”,取得了“双效俱佳”的成绩。现结合“创业去——海西青年创业专刊”这一案例,谈谈对社科类期刊出好增刊的四点感悟:
一是策划要贴近现实需要。 伴随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和大量新增劳动力涌现,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调查数据显示,当年我国城镇新增的求职人员达2400万人,通过多方努力,能够实现就业的仅为1200万人,持续增长的大中专毕业生,进一步加大了就业压力。就业岗位的严重缺失,势必要求青年人转变就业观念,激发创业热情。青年创新、创业是一个国家长久兴盛的基础。事实上,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和青年人的努力拼搏,福建省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建设的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批不等不靠、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青年创业者,从他们身上可以提炼出许多值得弘扬、借鉴的创业精神和榜样力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是民生之福,笔者认为,作为一份关注民生的社科类期刊,《就业与保障》杂志理应在引导青年就业创业方面有所作为。于是,贴近青年群体,组织资深记者走近青年创业英雄,书写创业故事,面向大中专毕业生策划推出一期旨在推进青年创业的励志性增刊的想法浮出水面。笔者精心准备的策划案提出后,得到了共青团福建省委的认可和大力支持,为增刊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增刊策划从时代大背景出发,贴近青年就业创业的现实需要,出版后受到多方好评和青年读者的喜爱,发行量上万册,“双效”俱佳。尤其是出版一个月后,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笔者感到增刊主题与十七大精神相当契合,策划立意较高,因此备受鼓舞。
二是选择合适的文体样式。笔者很喜欢一位资深出版人“适应即是美”的提法。适应目标读者群需要的内容和形式,对他们来说才是好的、美的,才能赢得他们的心。
“创业去”专刊采用了创业故事加实用信息的文体样式,增刊的主体内容用故事样式来呈现,其后辅以有关自主创业的实用信息。之所以作此选择,是基于如下观察思考:“看不见的手”点燃了民众创造财富的热望,伴随着民间力量的勃发,民间话语也开始“噼啪”作响。媒体本来就是时代变迁的记录者和晴雨表,加之买方市场已经形成,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受众扶持,贴近百姓生活,走“民间路线”便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民间路线”与当代社会的变化息息相关,生活变得越来越实在,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有目的地向现实性、生活化转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不仅是新闻宣传的要求,同时也是新闻出版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如今,故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局面。全国故事类期刊加上辟有故事专版的报纸达百余种。电视台也纷纷推出故事形式的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故事会”和“讲述”、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江西电视台的“传奇故事”、福建电视台的“都市夜话”等等。故事读者群已从传统的老、少群体向青、壮年群体发展。青年人自主性强,讨厌灌输、说教,选择创业故事这种民间、亲和的样式,将海峡西岸青年创业英雄的成长历程向他们娓娓道来,意在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采写力求鲜活、生动,故事精彩,可读性强,富于感召力,能引发青年读者的强烈共鸣,促其思考、感悟、选择。考虑到那些有志于自主创业的青年读者除了汲取榜样的力量之外,还迫切需要了解扶持政策、手续程序,我们安排了相关实用信息,比如:创业者应了解哪些法律?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有什么扶持政策?福建《方案》,样样对你有帮助;创业前期,跟我这样办手续,等等。本着“少讲为什么,多讲怎么做”的原则,想创业青年之所想,急创业青年之所急,为他们提供贴心服务和切实帮助。
增刊出版后,不少读者反映喜欢这样的文体风格,其中好几篇创业故事还产生了更大的社会影响,被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
三是以精品理念引领编辑出版。出版是一项系统工程。编辑、校对、设计、印制,无一不是细活,须以精细之心对待。“创业去”专刊肩负着服务青年创业的使命,同时也肩负着杂志社打造全新形象的使命,我们以精品理念贯穿增刊编辑出版全过程,做好细节,追求整体质量上乘。
增刊从策划到组织采写再到编辑出版,历时半年。编辑对个别无法安排面对面专访的创业英雄,综合多方资料,按照创业故事要求对其事迹材料进行改写。为确保编校质量,杂志社在原有编辑出版流程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了校次和印前审读。封面和内文版式邀请多名设计者提意见,几易其稿。正刊内文黑白印刷,纸张材质一般,杂志社为了保证增刊品质,内文改用轻涂纸,全彩印刷,图文并茂,时尚大气。由于将精品理念贯穿始终,增刊从内容到形式再到出版品质都达到较高水准,出版不久,就登上了厦门航空公司的主要航班。上航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是增刊精美品质的有力证明。
四是寻求社会力量支持。在增刊策划实施过程中,寻求共青团福建省委、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的理解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加盟采写队伍,让杂志社受益匪浅。
杂志社要做的青年创业专刊,选择的专访对象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号召力。不搞“帽子”批发,不做“软文”广告。青年创业英雄的代表性如何,杂志社拍脑袋不算,得有依据。共青团福建省委给出了依据:中国五四奖章获得者、福建五四奖章获得者、福建青年创业成就奖获得者。最后敲定的16位创业英雄中,既有七匹狼、安踏等全国知名企业的掌门人,又有网龙刘路远这样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型,还有一些人物个性鲜明、创业之路跌宕起伏的“硬汉”。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秘书处专门发函给拟采访对象,说明专刊意图,声明不收任何费用,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工作便利。一家规模较小、采编人员偏少的杂志社要实施这个策划项目,必须借助社会力量充实记者队伍。除社本部人员外,笔者组织动员了省内外媒体(包括香港媒体)的精兵强将一起行动。成功人士没有不忙的,有的还常驻外地。有的一时无法确定专访时间,一旦确定又十万火急。整个采访团队达成了一项共识——这是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有意义的策划活动,每个人都按时保质完成了任务。异地采访均由所在地媒体朋友相助完成,既及时又节省了差旅费用。笔者深切体会到,小刊社要策划实施一些相对大的项目,离不开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
通过“创业去”这本增刊的操作,笔者深感出好增刊,一举多得:一是为杂志社增添光彩,杂志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二是收获直接经济效益;三是为正刊的深化改版转型探路。
作者系福建青年杂志社副社长、常务副总编,《创业天下》杂志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