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新闻眼 > 正文

中小学教学数字化大影响 失去教材出版将会怎样?

2011-09-13 17:27:32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电子教材在国内一些中小学校已开始试点 资料图片

●中小学教学的数字化将会给中国出版带来怎样的影响,教科书的无纸化将会是出版业难以承受的剧痛吗?现在,这种看似杞人忧天的担忧,或许正渐渐成为一种可能。

不远之变局

据《韩国先驱报》报道,韩国教育部7月1日公布了名为“智能教育”的项目计划,该计划着力于在2015年之前,将中小学所使用的全部教科书数字化,使教材内容可以呈现在计算机、互动黑板、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机上。未来数年之内,传统的纸媒教材将有可能在韩国消失。

看完这则报道,或许会有人罗列出中韩两国的种种差距,比如,中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又如,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与韩国有相当大的差距,等等,并据此认为,韩国推行中小学教育数字化、无纸化,并不必然意味着中国教育也将如此。这种分析的确不无道理,只是,韩国政府推行“智能教育”的初衷,一是为了实现教育的便捷和多样化,二是出于节约纸张、减少资源消耗、保护自然环境的考量。前者姑且不论,就减少消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而言,我们自己并不亚于这个邻国。

事实上,纸张仅仅只是人类众多的媒介载体之一。在传播媒介进化的历史之中,从泥板、石头、树叶、甲骨、羊皮,到简牍、简策、帛书、帛卷,直至纸张媒介,人类传播媒介的进化始终遵循这样三个基本准则:使用的便捷性,复制的经济性,传播的高效性。正因为如此,自蔡伦发明了以树皮为原料的纸张之后,纸张媒介因为使用的便捷、复制的经济和传播的高效,迅速取代了此前的媒介载体,并在此后的近两千年时间里,始终是使用最广泛的媒介载体,即便19世纪之后陆续出现了广播(声音媒介)、电影电视(声像电子媒介)以及互联网(网络媒介),都没能取而代之,都没能撼动纸媒的主体地位。

可是时至今日,面临能源消耗、资源枯竭、环境保护的约束,纸张的生产体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外部性(经济学术语,造纸所产生的污染排放就是一种典型的经济外部性),其实,纸张价格的上涨,既是造纸企业采用环保技术,使得外部成本向内部回归,也是市场经济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上涨,发出减少纸张消费的信号。在纸张使用的边际成本逐日递增的前提之下,纸媒最重要的优势——复制经济性,开始逐渐削弱。毫无疑问,数字媒介在使用上更便捷、传播上更高效,复制上也更经济,这些都决定数字媒介是未来媒介载体的发展方向。对传统纸媒出版产业而言,媒介载体的变革方向,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