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新闻眼 > 正文

人民日报:西方新闻价值观遭遇尴尬

2011-07-22 17:18:40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李文云 丁大伟 韦冬泽 黄培昭 张旸  
视频加载中...

连日来,随着《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事件的持续发酵,世界各国媒体纷纷表态,在批评该事件的同时,也在质疑西方新闻价值观。

英国《金融时报》21日发表题为“卡梅伦、判断力及媒体”的社评指出,连日来电话窃听丑闻的扩展,已经使首相卡梅伦处于遭受实质性打击的威胁中。在任用库尔森为新闻助理及他与新闻国际高层关系这两个问题上,首相的判断力与权威遭遇质疑。尽管卡梅伦在听证会上竭力辩解,但在上述两方面都缺乏说服力。卡梅伦仍然拒绝就任用库尔森的错误明确道歉,很令人费解。文章认为,现在到了司法调查机构考虑如何改革媒体及其与政要关系的时刻了。减少与媒体巨头们的会面,应该对首相大有益处。

对于下院特别委员会的听证会,《金融时报》的另一篇评论文章指出,默多克和他的继承人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或者不愿意就旗下英国子公司的犯罪行为给予解释。文章认为,特别委员会过去的听证会常常毫无效率可言,因为议员们做不到专注于就同一个主题展开质询。此次下院听证会大部分时间都围绕着默多克公司治理的问题,这是正确的。

西班牙《国家报》发表评论称,对于大规模、长期性的窃听丑闻,即使是最为宽容的社会都不能无动于衷。人们无法想象一个媒体会在没有高层推动和许可的情况下,罔顾法律的规定和道德的制约,通过非法雇佣侦探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此次窃听丑闻绝不是一个孤立或者意外的事件。它与当今世界的特点和形势紧密相连,利益最大化成为当今主导的思潮。于是,跨国公司或者媒体可以毫无思想包袱地向自己的消费者、用户、读者或者观众推销自己的商品。当面临批评时,他会说,我只负责出售,而购买的权利还是掌握在消费者手里,这就是《世界新闻报》的逻辑。

西班牙《起义报》一篇名为《新闻自由?》的评论说,当我们谈论媒体新闻自由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报纸、电视或者广播可以自由地表达意见和想法。现在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这么想是不对的。西方媒体都号称自己的老板接受任何观点。但事实是:老板划下诸多条条框框,越界的记者一律扫地出门。当他们需要宣传或者强调什么的时候,他们会反复报道;而当他们不希望公众知道某件事的时候,他们会把它藏到某个小角落。新闻自由,只有在童话中才存在。该报的另一篇评论则指出,尽管西方媒体号称拥有新闻自由,但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内,对新闻媒体的控制相当有力。这些媒体一方面竭尽全力捍卫和操纵着所谓的代议制民主,另一方面毫不留情地打压与它们的价值观相悖的社会主义理论。因此,我们所有人都是这种媒体两面性的受害者。

坦桑尼亚《市民报》发表文章《应当从世界新闻报的破产学到有价值的一课》认为,失去监督的媒体本身无疑会演化成一种隐患。人们当然无法回到没有报纸、电视和网络的时代,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能够让公共权力能够公正运行。纳米比亚《纳米比亚人》报的文章认为,《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本身也反映出公众对政府权力人士的好奇,公众渴望得到信息,《世界新闻报》迎合了这种要求,有所不同的是,《世界新闻报》越过了道德和法律的红线,从而使新闻的本质发生了逆转。加纳媒体认为,舆论是一种公共权力,但如果有人想利用这种权力扮演“上帝”,他就得准备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