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电视节目和电视剧成为当下国人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应运而生的是电视界的诸侯,使尽浑身解数,希望能够给广大受众制作精美的佳肴,在视频上占得一席之地。 在近年来人们的电视观赏印象中,湖南电视人的娱乐节目是做得相对出彩的,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不可否认,老百姓一天忙到黑,还要守着电视机看,其中有不少原因是想要博得一笑,以驱散一天的疲劳。我们谈以人为本,不考虑大多数人的精神诉求,恐怕是不对的。能给人以开心健康的一乐,也算是尽了电视人的一份义务,这种劳动,同样是值得嘉许的,是高尚的。关于湖南卫视的娱乐现象,也有不少非议。这也可以理解,一个节目要同时逗乐广大老百姓,是很难的事。 但湖南卫视注意到了热捧中的非议,真正做艺术的,是不会被收视率遮蔽视野的。很快,就有了一部叫做《恰同学少年》的电视剧,让国人眼睛一亮。她的亮点,不完全是如何描写了领袖的了不起,而是能够让80后尤其是90后,也能够安静地坐下来观赏这么一部“严肃剧”。时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可谓铺天盖地,其制作大多也堪称精良,但有多少80后和90后观看?《恰同学少年》的成功,是让老老少少其乐融融地坐在了一张沙发上,不能不说这是近年来的一大家庭景观。湖南电视人没有忘记他们“造星”的优势,将这一严肃题材冠名为“青春偶像剧”,让领袖的风采,重新回到今天年轻人的视野里。《恰同学少年》巧妙地借助时尚,告诉了数以亿计的年轻人:少年毛泽东,是你们心目中最亮的星!如果说文艺作品还是应该注重教育功能的话,《恰同学少年》没有辜负这一功能。 众所周知,湖南是革命的摇篮之一,是一个“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湖南卫视没有丢失身边的这个挖掘不尽的金矿。守着富矿,是草草出卖矿石,还是将矿石加工成精美的金器面世?他们顺应商品经济潮流,选择了后者。这些年来,因娱乐节目的风靡,湖南卫视“芒果”标识的身边,拥有了一支庞大的青少年群体。湖南卫视深知:红色资源这块金光闪闪的瑰宝,如果不能被钟爱,便会失去这个资源的可持续性,甚至会丢失未来。继《恰同学少年》制作理念印证成功后,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又推出了《我的青春在延安》和《风华正茂》这两部“红色青春剧”。《风华正茂》再现毛泽东的青春足迹,《我的青春在延安》描写一批年轻革命志士的精神风貌,足可沸腾当下青年的热血。与此同时,还有《青春放歌》、《青春作伴》等一系列记录伟人的节目推出。以“红色”和“青春”为主题的作品,可能会成为湖南卫视相当一个时期的主打,美其名曰:红色青春季。 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不能没有崇高。社会生活是这样,文艺作品也是这样。生活中处处有崇高,我们身边天天发生崇高之举。也不乏弘扬崇高的文艺作品,但与现实生活相比,真正能够走进广大人民心灵的有说服力的作品还不多。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创作者还没有把个人的感觉变成大众的感受。崇高还是停留在纸上或镜头里,还是高山仰止,没有真正走进世俗生活和时代进程。 崇高不是天上的云彩,她生长在民间的土壤里,她是属于大地的,与人民亲密无间、血肉融合。崇高也是不息的光芒,能够照耀一代又一代人。记录历史,文献固然重要,但是通过文艺作品讲的故事,恐怕更能够让一代又一代子孙记住那些缔造共和国的伟人的崇高。表现崇高的文艺作品,倘能亲和时代、亲和日益变化的艺术欣赏走向、亲和变化中的情感方式和表述方式,才能完美地有效地表现崇高。(彭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