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新闻眼 > 正文

网络热点多涉公共权力监督 反腐与民生受关注

2011-07-14 16:49:31  来源: 法制日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网络舆论社会监督作用明显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蓝皮书除对重大网络舆论事件的分布和特征作出分析外,还进一步分析了重大网络舆论事件的影响。

蓝皮书对210个重大网络舆论事件进行解析后发现,网络舆论在推进事件发展中的作用是多向的。其中,起正向作用的案例有140起,比例为67%;起中性作用的案例为46起,比例为24%;起负向作用的案例有20起,比例为9%。

蓝皮书认为,数据显示,起正向作用的网络舆论占绝大多数,其正面的积极意义十分明显。如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其影响是最终废止了1982年5月发布的《城市流浪人员乞讨收容遣送办法》;2008年山西襄汾溃坝事件发生后,网络舆论反响强烈,很快掀起问责风暴,涉及各级官员100多名;其他如2007年厦门PX事件、2009年番禺垃圾焚烧事件等,都因网络舆论的强烈反应,最终导致地方政府修改决议。

蓝皮书进一步分析称,网络舆论的情绪化、鼓动化、不负责任等特点,也易引起网络暴力、网络侵权等问题。

钟瑛认为,数据显示,不同媒体对舆论事件进程的影响力不同,网络媒体首屈一指。许多传统媒体无法解决的问题,网络媒体皆因网民的自觉参与、挖掘真相,最终形成势不可挡的网络舆论气势,促使管理者不得不重新审视问题。比如,2010年,广西来宾烟草局长“香艳日记”在网上曝光后,网络舆论一片哗然,“香艳局长”也在立案调查后被送进监狱。可见,网络媒体在社会监督中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网络舆论管理任重道远

蓝皮书在对13年间210起重大网络舆论事件进行分析和梳理后,得出的结论和启示如下:

网络舆论事件上升趋势明显,特别是2008年以后,网络舆论监督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因此,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的管理任重道远。

网络舆论事件频发点:地域上,多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人群上,多集中在接近更多政治、文化、经济资源的人群。因此,政府部门在进行网络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对这些地域的社会秩序、人群道德进行监管。

网络舆论事件最关注的问题是官员的执政问题与民生问题。这些问题常牵涉到普通群众最敏感的神经,稍有不公就容易引起群情激愤,形成网络暴力。因此,政府部门行政执法的公正性、网民道德水平的提升,都应受到高度重视。

房屋拆迁问题是最容易引起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与热点,房屋拆迁问题在整个网络舆论实践中有扩大发展的趋势,对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形象产生了消极影响。这类问题应该成为今后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

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不仅在网络舆论事件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而且在推进事件圆满解决方面的正向作用也十分突出。

闵大洪进一步分析说,网络舆论的高涨体现了中国网民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充分利用互联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各项权利。各级管理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时代,信息是封不住的;广大人民群众实施的网络监督,尤其是对政府有关部门和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腐败作为的网络监督是挡不住的。(杜晓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