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期刊 > 正文

社区新闻的活力从何而来

2011-07-05 17:47:47  来源: 人民网-传媒频道  作者: 张 琪  
视频加载中...

这一发生在社区里的真实故事,几乎是社会学理论的现实版。“无社团即无社区。社团是发现、粘合和延伸社区共同利益的重要环节。”④从街道、居委会出面组织社团,到居民自发组织社团,这是一个社会的进步。然而,正因为我们的社区还不成熟,社团间该如何融洽相处,组成一个和谐的社区,还是一个“进行时”。而街道的处理方法,无疑证明了托克维尔的观点:“一个社团要想有力量,就必须人多。而由于成员的人数太多,所以他们只能分散在广大的地区,每个人仍然要留在原来的地方,去过他们的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为成千上万的小事而操劳。因此,他们必须找到一个使他们不用见面就能彼此交谈,不用开会就能得出一致意见的手段。”⑤这个街道的社区报在整合扁鼓队的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0年来,笔者参加了数不清的扁鼓队表演活动,在形同“鸡肋”的社区活动中,终于找到了一条上海社区社团发生、发展的线索。事实上,浦东乃至上海的社区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社区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兴起,既是社会整合模式转换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转型和小康社会来临的必然趋势。”⑥在这个进程中,社区活动将逐渐演变,于是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新闻产生。

眼下,由于大量的居民刚刚从“单位人”转为“社区人”,对于社区活动还没有主动需求,也不知道该怎么组织;社区活动主要是一个社区的主政者基于自己对于社区的理解而组织的,居民大多是被动参与。这一现实决定了社区活动暂时性地同质化严重,然而,静水流深,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时,由量变到质变,居民将在社区活动中唱主角,居民自发组织的社团将渐渐取代居委会的作用。

作为社区新闻的守望者,社区记者要对当下的社区活动保持足够的热情,善于在方寸之地和日常生活中寻找新闻。如此,才能真正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关键时刻才能先知先觉,采写出生动而有深度的社区新闻。■(作者系《浦东时报》记者)

注释:

① 《高兴烈VS刘加:城市社区与城市社区报——原深圳商报社总编辑高兴烈与南山日报总编辑刘加对话录》,《中国记者》2003年第10期

② 陆一波:《从社区功能完善看社区新闻报道》,《新闻记者》2011年第4期

③ 王志彦:《陆家嘴:融解“陌生人社会”》,《解放日报》2011年4月14日

④ 王怡:《居委会选举与“社区自治”》,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3-8-15,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75193

⑤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第四部,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⑥ 谢守红:《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规划》,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