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期刊 > 正文

社区新闻的活力从何而来

2011-07-05 17:47:47  来源: 人民网-传媒频道  作者: 张 琪  
视频加载中...

二、貌似同质的社区活动背后蕴藏着新闻

来自社区的采访通知,基本不外乎文明创建、党建联建,形式则是搭一个红红火火的大舞台,社区居民上台表演节目,同质化倾向似乎很严重。然而,除去极个别的能力不足、方法手段单一的社区,在“唱唱跳跳”背后,其实隐藏着社会建设的大目标。

比如,2010年底,陆家嘴街道连续在东方明珠举办了三个社区活动:“陆家嘴金融城杯”国际民间民俗健身舞蹈大会、“梅园杯”上海国际藏书票邀请赛和东方画院画展。从现场看,这三大活动也是“白相相”加“唱唱跳跳”,可是,与其“一把手”书记一席谈,却道出一个“金融城”社会建设的大框架。

原来,“金融城”大楼背后,霓虹灯下,还住着许多寻常人家,这里的廉租房和经适房申请比例是整个浦东新区最高的。金融白领和社区居民,不论是知识结构、收入水平,还是社会认同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差异会造成隔阂,隔阂易导致冷漠,虽同居一片蓝天下,彼此的心却未必相通。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进程,陆家嘴街道认识到,不能回避“陌生人社会”矛盾,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满足多层次人群的不同需求。

“社区融合最好的媒介就是文化。”就像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一样,“唱唱跳跳”也是没有门槛的舞台。陆家嘴街道以文化为媒,让开宝马的老板和骑自行车的老人“无缝对接”,在京剧舞台上同做票友、在红歌赛中共唱一曲……白领与居民相互融合、彼此认同,在陆家嘴找到了家园的归属感。正是基于对陆家嘴社区活动的深度理解,《解放日报》在头版刊发了《陆家嘴:融解“陌生人社会”》的深度报道,主题就是——“打破界墙,促进不同群体的融合,让陌生人变得熟悉起来”③。

同样是绘画,在东明社区的活动中就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内涵。首先,形式不同,东明的社区活动中的绘画是儿童彩绘文化衫,卡通的波普艺术与陆家嘴国际藏书票的精致、东方画院的高雅有了距离;其次,家庭总动员式的户外活动,与东方明珠的气势恢弘有了区别。虽然活动现场仍然不外乎“唱唱跳跳”,东明参与活动的居民喜庆、急于拉近距离的微笑,更加具备嘉年华的感觉。差异是怎样造成的呢?且看东明街道的形成历史:1999年前,此地还是一片自然河流蜿蜒流过的阡陌。随着大型居住区的兴起,大片动迁房、商品房、别墅拔地而起,经过了头5年的缓慢增长,从2005年开始,东明人口骤增8万多,达到目前的13.2万。事实上,东明的社区呈现出典型的移民城市特点——主流居民是从黄浦、卢湾动迁过来的浦西人,住在新型动迁小区里;商品房的主流人口则是年轻的白领,别墅里还住着世界500强企业的外籍高管、职业经理人和成功的创业人士。

相比之下,陆家嘴的金融白领和社区居民“八小时内外”都没有交集,没有内在的融合动力,需要仪式化强烈的国际藏书票展、画展;东明因为是纯居住区”,无论升斗小民,还是金领、白领,在这个社区都是一张白纸,打心眼里愿意融合,需要的只是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社区活动。如此,通过小区论坛召集,以孩子为纽带的儿童彩绘文化衫就获得了强大生命力。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社区新闻不同于一般新闻,不是一条简单的信息就能概括的。同样是“唱唱跳跳”,在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功能,也就有不同的新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