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期刊 > 正文

中国共产党办报宗旨的表达与实践

2011-07-04 20:24:36  来源: 人民网-传媒频道  作者: 童 兵  
视频加载中...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家工人报纸《劳动周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报,1921年8月20日在上海创刊,被誉为“教育训练劳工们一个最好的机关报”。它的发刊词写道,“我们的周报不是营业的性质,是专门本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我们希望中国的工人们都拿材料来供给这个唯一的言论机关,都来维护这个唯一的言论机关,扩大解放全人类的声浪,促进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实现” 。

《向导》周刊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个政治性机关报。创刊词《本报宣言》署名“向导周报同人”,实由陈独秀执笔。创刊词写道:“现在最大多数中国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统一与和平。”“我们敢说: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翻为和平统一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最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近代民主政治,若不建设在最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之上,是没有不崩坏的。”“在共和名义之下,国家若不给人民以这几项自由,依政治进化的自然律,人民必须以革命的手段取得之,因为这几项自由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不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 这篇创刊词说理之深刻,劝服之有力,说明党报一走上历史斗争的舞台,便具有如此顽强的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在五卅运动中创办了通俗政治报纸《热血日报》,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创刊,以发扬“民气”,“作被压迫民众的喉舌”为职志。发刊词写道:“洋奴、冷血,这是一般舆论所加于上海人的徽号了!可是现在全上海市民的热血,已被外人的枪弹沸腾到顶点了!尤其是大马路上的学生、工人同胞的热血,已经把洋奴、冷血之耻辱洗涤得干干净净。”“创造世界文化的是热的血和冷的铁,现世界强者占有冷的铁,而我们弱者只有热的血;然而我们心中果然有热的血,不愁将来手没有冷的铁,热的血一旦得着冷的铁,便是强者之末运。”“本报特揭此旨,敢告国人!”看,这篇创刊词把时局与大势结合得如此之紧密,把民气鼓动与真理传播联系得如此之巧妙,十足地体现了新闻主张之正确和鼓动手法之高明。

我们十分熟悉的毛泽东新闻评论名篇《〈政治周报〉发刊理由》,则更是主旨鲜明,逻辑有力,语言澎湃铿锵。开篇就是办报宗旨的宣示:“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50余字,把办这份报纸的目的、目标、使命,讲得明了、清晰、精确。经过两段文字的论证,作者再次言明报纸的使命:“向反革命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传”,便是《政治周报》的责任。发刊词还用寥寥数笔,说明了报纸的作战方式:“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政治周报》的体裁,十分之九是实际事实之叙述,只有十分之一是对于反革命派宣传的辩论。”

《布尔什维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国民党统治区秘密出版的理论机关刊物。面对大革命失败和白色恐怖统治,这家刊物特别强调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作为创刊词的“发布露布”指出:“革命思想方面,比《向导》时期尤加十倍的必须有真正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主义的领导。只有布尔什维克的精神:无产阶级坚决的向国内国外资产阶级实行阶级斗争;勇猛的领导农民及一般平民推翻豪绅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封建式的剥削,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群众的革命的独裁——歼除一切反动分子,下层民众直接起来行使民权,实行苏维埃的政治制度;只有本着这种精神,反对一切豪绅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扫除一切小资产阶级的机会主义的妥协主义;只有建立这种布尔什维克的精神和布尔什维克的思想,然后中国革命之中方有强固的健全的无产阶级政党做领导,才能彻底的完成中国之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任务,亦就是真正推翻帝国主义军阀的统治,急转直下的进于社会主义的道路。”“露布”设问:谁能解放中国,使中国最大多数的工农贫民自己得到政权,开辟真正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只有布尔什维克!”“所以《布尔什维克》便继《向导》而发刊了。”

中国共产党稍后出版的又一份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创刊号明确提出,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份问世于1930年8月15日的党报创刊号写道:“在现在阶级社会里,报纸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统治阶级利用一切新闻报纸的机关,来散布各种欺骗群众的论调。在目前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的统治之下,一切公开发行的报纸,都是帝国主义豪绅资产阶级的拥护者,都是帝国主义忠实的奴仆。……中国工农群众不仅在国民党的暴力压迫之下,并且一样在他的新闻政策的封锁之下。全国工农群众在其伟大的政治斗争中,不仅要反对国民党的政治压迫,而且要起来建立自己的革命报纸,宣传革命的理论,传达真实的革命斗争的消息,建立在革命斗争中之一个伟大的推翻国民党的言论机关。就在这一个立场上,建立了本报在全国工农劳苦群众面前的任务,要使《红旗日报》成为全国工农群众自己的报纸。”“本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同时在目前革命阶段中必然要成为全国广大工农群众之反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喉舌,就在这一点看来,已经决定了本报之伟大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份中央政府报纸、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创办于1931年12月11日。它的发刊词说,《红色中华》的任务是要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达到建立巩固而广大的苏维埃根据地,创造大规模的红军,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达到全国的胜利。发刊词强调,报纸第一位的工作,要组织苏区广大工农劳苦群众参加苏维埃政权。这不但要引导工农群众对于自己的政权,尽了批评、监督、拥护责任,而且要能热烈的参加苏维埃政权的工作。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党的第一份军报《红星报》,它是1931年12月11日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这家报纸创刊号以“见面话”作为创刊词,用一系列比喻,象征性地罗列了这家军报的诸多社会功能:它是一面大镜子,红军里的一切工作和生活的好处坏处在它上面看得清清楚楚;它是一家无线电电台,各种消息都可以传到同志们的耳朵里;它是一个政治工作指导员,告诉同志们群众工作和训练工作的方法;它是一个红军党的工作指导员,把全军党的工作经验告诉大家;它要成为红军的政治工作讨论会,政治文化生活的问题可以在上面讨论;它是全体红军的俱乐部,会唱歌讲故事变把戏;它是一个裁判员,官僚腐化消极怠工会受到它的处罚。总之,《红星报》担负很大的任务,来加强红军里的一切政治工作,提高红军的政治水平线,文化水平线,实现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大会的决议,完成使红军成为铁军的任务。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党中央机关报,而且有执政机关报和军队的报纸。比之前一时期的报刊实践要丰富得多,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也有了重大发展。它第一次提出了报刊的阶级性,提出了党报既是党的也是工农群众的喉舌。强调党的报刊有多元的社会功能,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宣传革命的理论,传达真实的消息,建立独立的言论机关。在党报工作原则构建的过程中,加强党对机关报的直接领导,强调党领导的报纸必须高举党的旗帜,发扬布尔什维克精神,促进全人类解放事业在全世界的实现。显然,党报的宗旨构建与建党时期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党报工作者对历史使命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升。